2005/05/31

caribbean




caribbean的湛蓝海水,真是一个好地方。 caribbean 生活在北美的好处,就是可以这样享受生活。其他的呢?矛盾。。。。。。。。


小孩子的座位,所有的书包都放得很整齐。 他们在学校的时候看上去都很听话。

日本小学校的运动会,叠罗汉。为了训练小孩子的胆量。 他们的运动会为了培养小孩子的团队精神,所有的比赛都分为红白两组,进行团队积分对抗。 对于第一名和个人的塑造,都在强调团队之下。值得我们的教育好好学习。

a beatifual picture Posted by Hello 一个德国摄影师的作品。 感觉欧洲人做事情都很专业。。。。

MIT OPEN COURSE WARE

opensource的力量,有时间好好学习 http://www.cocw.net/mit/Global/all-courses.htm

台湾的网上书店

http://www.books.com.tw/ 来自台湾的网上书店,很多大陆还看不到的书。 听听另外一种声音

迷人小妖已入睡

迷人小妖已入睡 苌苌=文 2005年5月14日 萨冈去世有大半年了,现在才提笔写她,是因为最近她的传记中文版面世。索菲·德拉森花费三年时间撰写的《您喜欢萨冈吗?》,是非常值得萨冈迷一读的书。在一条纵向的时间线索之下,又以女作家生活中的各个主题,分成小的章节。材料详实,面面俱到,传记作者把自己隐藏起来,对萨冈议论的部分,都是引用别人的话语,也尽量提供正反两派的言论,将一个立体的萨冈呈现在读者眼前。 成名要趁早? “成名要趁早”,萨冈算是应了这句话,一生荣誉的顶点在她19岁那年就降临了。1954年,法国文坛出现了一个轰动事件,大学预科生的弗朗索瓦丝·萨冈发表了她的处女作《你好,忧愁》,以84万本的销量,成了几年来最畅销的书。 小说中,少女塞茜尔和她父亲放任自流的生活方式,在当时的法国社会引起争议。尽管战后,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资产阶级投入到那种放荡、享乐的生活中,但是把“不足与外人道也”的生活跃然纸上,萨冈是第一个,更何况她写作这部小说的时候刚满18岁。 故事讲述了父女俩在海滨度过的一个夏天。风流的父亲带来他的情妇,少女塞茜尔则忙于与男孩子调情,日子过得愉快、平静,直到已故母亲的朋友安娜的到来,塞茜尔不喜欢处处以后母自居的安娜,于是想尽办法摆脱这个闯入者。最后,安娜伤心出走,在路上遭遇车祸。小说的结尾,一直为人津津乐道: “凌晨时分,我躺在床上,听到巴黎来来往往的车辆,回忆说来就来,根本由不得我:夏天又到了,所有往事又跟着回来了。安娜,安娜!在黑暗中,我轻轻地,久久地呼唤着这个名字。于是什么东西涌上我的心头。我闭上眼睛,呼唤着它的名称来欢迎它:你好,忧愁。 ” 这部被许多人以为是自传的小说,是萨冈在32天的时间里杜撰的,情节过渡地完美无缺。萨冈对忧愁的迷恋,颇撩人心怀。她以超人的洞察力、早熟的心慧,大胆的心理描写,惜墨如金,但又行云流水般的文笔,受到文坛的瞩目。有人评价说:“她比一个18岁女孩早熟了10年,或者比某些懵懂的女孩早熟了一生。” 作家兼文学评论家莫里亚克称她为“迷人的小妖”(后来被用做萨冈另一本传记的名字),并在以后一直以护犊的心态关注她的新作。 随着小说在欧美的风靡,萨冈从一个畅销书作家迅速升级为大众偶像。与杜拉斯和西蒙娜·德·波夫瓦这样的知性女作家比起来,萨冈更具明星气质——美丽、年轻、富有、孩子气、柔弱。她的作品代表着小资产阶级的情趣,关于她的一切,大众都保持着高昂的兴趣,她在镁光灯下长大成人,结婚生子,放任自流,直到老去。 萨冈一生出版了三十多部作品,但是没有一部的销量可以接近她的第一部小说。萨冈曾经对这种按照销量品评的方式颇有微辞,但谁让她是畅销书作家呢。萨冈一生的创作,总是停留在小资产阶级的男女关系纠葛上,渐渐便显出了视野的狭窄,而且就这个题材,她也未能达到一个高远的境界。无论是对人性的深度挖掘,还是对造成这些现象的社会现实原因的分析,都有所欠缺,阻碍着她成为一流的作家。 一个在18岁就看透世事的作家,本应有更好的文学前景,而太早的成功,却容易让人耽于享乐和社会生活,心境浮躁。《你好,忧愁》带来的巨额版税,让20岁不到的萨冈成了千万富翁,她问父亲该怎么办,她的父亲说,在她这个年纪拥有这么多钱是危险的,应该花掉。 光脚开捷豹的女孩 如果你年轻又有钱,可以去开保时捷,如果你年轻又有钱有品味,那么就去开捷豹。萨冈拿到第一笔版税后,给自己买了一辆捷豹敞蓬跑车。穿着粗线衫,光脚开捷豹的女孩,还不知道在高速飞旋的车轮上,将是麻烦不断的名人生活。 “作为理想,我打算过一种下流、丑恶的生活。”萨冈在《你好,忧愁》中,看破红尘般地写道。就像王朔式的自嘲,把想批评她生活方式的人的嘴都堵了回去,她说出了许多人隐秘的心声,玩世不恭反倒赋予她一种永恒的魅力。与那些总在舔拭自己羽毛的明星不同,萨冈就像一只闭着眼睛,自由滑翔的鸟,当她翅膀碰伤,堕入人间的时候,总是能得到人们的爱怜。 1935年,萨冈出生在法国西南部的一个资产阶级家庭,10岁时,举家迁往巴黎。萨冈的家庭环境优越,作为家中的老小,她是在父母的放纵中长大的。成名之后的很多年,萨冈受到世人的宠爱,就像人们喜欢詹姆斯·迪恩,在乎的并不是他的演技。 1979 年的6月21日,萨冈在报纸上发表了《致让-保尔·萨特的情书》。这天是萨冈与大她30岁的萨特共同的生日,也是法国习俗中夏天到来的日子。其中的一句话,打动了这位已经双目失明的哲学家:“这个世界确实是疯狂、非人和腐朽的。”从这时起直到萨特辞世,每隔10天,他们就一起用餐一次。萨冈也是密特朗的情人,早在密特朗竞选总统成功前,她就坚定不移地支持他了。密特朗赞赏她,因为萨冈自由奔放,不迎合别人。大多数文学评论家对待萨冈的态度温和,读者喜欢她,积极购买她的作品,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她犯得“小”错误总是能得到人们的原谅。 无论对金钱还是名誉,萨冈都显得过于慷慨。她认为:“金钱是手段不是目的,大量的金钱在我们奋斗的过程中滋长惰性。”她也对当法兰西院士之类的事情不感兴趣。成名后,她带着一帮朋友花天酒地,去海滨度假圣地过夏天,经常由她付钱买单;她给写信给她的陌生人签支票;她追求强烈的感官刺激,爱男人也爱女人,沉迷于飚车、赛马、赌博和毒品,而她只是轻描淡写地一句:“我相信自己有权自毁,只要这不伤及他人。”这样的生活总要付出代价,就看你是否做好准备去迎接。早在沉湎赌博的年月里,萨冈就决定,不管下一副牌局如何,都将用微笑甚至和善的面孔来应对命运的打击。她曾拥有一切,但渐渐地一切又弃她而去。萨冈的晚年十分辛苦,朋友一个个逝去,千金散尽,官司缠身,只能寄居在朋友的寓所。 小资写作的祖母 从萨冈的小说里,你可以看到真正的小资写作状态——它应该是简练、清晰、自然而优雅的。极少出现特指名词,物体名字的出现,都是为描述场景服务的,比如:“我走进一家咖啡馆,在唱机盒投下20法郎,点那支在嘎纳听过的乐曲,平添5分钟的忧郁。”萨冈感叹岁月的蹉跎,她写道:“天亮了,日子还在,我却衰老了。”然而,在我们的很多读者见识到好的小资写作之前,就已经被伪小资写作弄倒了胃口。 美女作家们经常提到,坐在什么餐厅点了什么菜,抽的是什么烟,穿什么牌子的衣服,这种对物质质感的重视,超出了物质本身的功能在文章中所需充当的微不足道的角色。一看,就是还没过惯好日子呢。有的作者,文笔和编故事的能力都很好,却因为这种无聊碎叨的记述降低了作品的品位。至于自恋式的无病呻吟,写了一大堆你都不知道他要讲什么,那根本就无可救药。 曾经有记者问萨冈,如果不必赚钱,她还会写作么?萨冈给出了肯定的回答。写作对她来说永远是一种激情。写作使她每次都对自己进行审视,而每次都不能让她放心,这也是动力的优点所在。文学在她的生命中所占据的位置是其它任何东西都无法比拟的。“文学使我保持精神健康,也使我保持思维的缜密。否则,饮酒作乐的生活方式早就毁了我的思维,”她在她最后的作品《背后》中写道,“我始终热爱着文学,它也始终帮助着我,这是我对尘世惟一的报答。” 《你喜欢萨冈吗?》 法/索菲·德拉森/著 林泉喜 张伟/译 辽宁教育出版社

旅行的艺术

作者: 彭俊豪 阿兰・德波顿 南治国 译者: 彭俊豪 南治国 isbn: 7532733092 定价: 16.80 页数: 244 出版年: 2004-4-1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简介: 这部书就像一场完美的旅程,教我们如何好奇、思考和观察,让我们重新对生命充满热情。旅行是什么,德波顿并不想急于提供答案,旅行为什么,德波顿似乎也不热心去考求。但,释卷之后,相信每个读者都会得到一种答案-这答案,既是思辩的,也是感性的,既酣畅淋漓,又难以言说,因为,它更像是一种情绪,令人沉醉而不自知翻开这本书,你踏上的将是一次异乎寻常的阅读旅程。深信德波顿无处不在的智慧和机智将影响甚至改变你对旅行的看法,并有可能改变你日后的旅行心态和旅行方式。  德波顿是一个知识渊厚且富有逻辑思辨能力的作者。他曾经是大学的哲学讲师,有着深厚的哲学素养,从苏格拉底、洪堡,到爱默生、尼采,他都有过系统的阅读。此外,对西方文学和艺术作品,他也有广泛的涉猎。  因此,在论及“旅行”这一近平陈词滥调的题材时,他不仅时时表现出理性的悟觉,而且还能结合福楼拜、波德莱尔等文学家的创作,参照凡・高等画家的作品,多方位地观照“旅行”、剖析“旅行”。翻开这本书,你踏上的将是一次异乎寻常的阅读旅程。 目录: 推荐序(余秋雨) 译者序 出发 1 对旅行的期待 2 旅行中的特定场所 动机 3 异国情调 4 好奇心 风景 5 乡村与城市 6 壮阔 艺术 7 令人眼界大开的艺术 8 对美的拥有 回归 9 习惯

哲学的慰藉

作者: (英)德波顿 资中筠 译者: 资中筠 译 isbn: 7-5327-3346-7 定价: 18元 页数: 284 出版年: 2004-4-1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简介: 尽管古往今来被称为哲学家的思想者千差万别,还是有可能在相隔几世纪之间找到一小群情貌略微相似的人,其共同点就是忠于“哲学”一词希腊文的原意--“爱”“智慧”。他们的共同爱好,就是就人生最大的痛苦的根源向我们说一些宽慰而切合实际的话;他们的共同精神就是不向世俗低头,坚持独立思考。�波顿以其特有的英国式笔调引领我们进行了一次轻松的哲学之旅,典雅漂亮,帮助我们走近苏格拉底、伊壁鸠鲁、蒙田、尼采、叔本华等大师的精神世界,使我们发现,人生的悲苦、困顿和欲望引起的烦恼在他们的智慧中都可以找到慰藉。 目录: 第一章 对与世不合的慰藉 第二章 对缺少钱财的慰藉 第三章 对受挫折的慰藉 第四章 对缺陷的慰藉 第五章 对伤心的慰藉 第六章 困难中的慰藉 公司全部代理服务器进出,我的hello竟然不能正常登陆。不能够把对应的图片也贴进去了。 我要好好看看书,别天天当头快乐的猪。。。。。。。。。。。。。。

豆瓣

上班的时间,竟然这样享受的阅读着文字。在惠比寿的写字楼里。 没有专心工作,上帝竟然没有惩罚我。 总有点过意不去,明天开始好好的refactoring那堆烂程序吧 豆瓣的连接

思维的乐趣

很不错的文化blog,值得经常去看看。 思维的乐趣 昨天看到很晚,好久没有这样看过文章了。 大学的时候,图书馆里面,特别是大一,感觉看了好多书。后来,忙忙碌碌的都不觉得自己获得了多少有用的东西。倒是大一图书馆里面看的那些书,印象还很深刻。在浮躁中,自己的好习惯都丢光了。 “ 看透世人不难,但于己无益。”----艾利亚斯·卡内蒂 被我拿着做了两天的msn的title,好多人问我干嘛这样子说。传播一种价值观。 有时候去细细的想,生活真tmd的无奈。 一个去年笃信宗教的上海公过事的女人已经走火入魔了,借题发挥给我讲起了宗教的道理。“宗教使人狂热”,说的真不错 慵懒的生活着。

refactoring

下个月开始refactoring项目程序,似乎很艰苦的工作。 好久没有看技术书了,最近把《Refactoring:Improving the Design of Existing Code》看一遍。可惜没有找到中文版。只能看英文。。 查了一下,发觉china-pub收集的书评都是精心整理过的。 这个人写得很好的,开始的时候我还以为在umlchina上阅读。 转载的文章吧,没有再去查出处了。 连接:china-pub上的书评

岡島家ホームページ

http://www005.upp.so-net.ne.jp/okahouse/green.htm 岡島さんは、僕のチームリーダーです。 一个普通的日本家庭,他们生活得很幸福。 和岗岛先生共事一段时间,觉得他活得很开心。 想不到,现在做team leader的他,竟然是历史系毕业的。在日本,这样的似乎还是挺少见。 他很喜欢《三国志》,是他告诉我,张飞叫张翼德还是张益德有点疑问,后来我才知道,真正的长飞叫张益德,吕布的号是奉先,也是他教我的。 真奇怪,高中的时候躲在座位下面上可看完的三国,真的记的不是那么真切了。有时间好好的研究一下吧。 前段时间从itpub上看到好几篇三国的文章,收集起来了。改天也贴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