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5/31

迷人小妖已入睡

迷人小妖已入睡 苌苌=文 2005年5月14日 萨冈去世有大半年了,现在才提笔写她,是因为最近她的传记中文版面世。索菲·德拉森花费三年时间撰写的《您喜欢萨冈吗?》,是非常值得萨冈迷一读的书。在一条纵向的时间线索之下,又以女作家生活中的各个主题,分成小的章节。材料详实,面面俱到,传记作者把自己隐藏起来,对萨冈议论的部分,都是引用别人的话语,也尽量提供正反两派的言论,将一个立体的萨冈呈现在读者眼前。 成名要趁早? “成名要趁早”,萨冈算是应了这句话,一生荣誉的顶点在她19岁那年就降临了。1954年,法国文坛出现了一个轰动事件,大学预科生的弗朗索瓦丝·萨冈发表了她的处女作《你好,忧愁》,以84万本的销量,成了几年来最畅销的书。 小说中,少女塞茜尔和她父亲放任自流的生活方式,在当时的法国社会引起争议。尽管战后,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资产阶级投入到那种放荡、享乐的生活中,但是把“不足与外人道也”的生活跃然纸上,萨冈是第一个,更何况她写作这部小说的时候刚满18岁。 故事讲述了父女俩在海滨度过的一个夏天。风流的父亲带来他的情妇,少女塞茜尔则忙于与男孩子调情,日子过得愉快、平静,直到已故母亲的朋友安娜的到来,塞茜尔不喜欢处处以后母自居的安娜,于是想尽办法摆脱这个闯入者。最后,安娜伤心出走,在路上遭遇车祸。小说的结尾,一直为人津津乐道: “凌晨时分,我躺在床上,听到巴黎来来往往的车辆,回忆说来就来,根本由不得我:夏天又到了,所有往事又跟着回来了。安娜,安娜!在黑暗中,我轻轻地,久久地呼唤着这个名字。于是什么东西涌上我的心头。我闭上眼睛,呼唤着它的名称来欢迎它:你好,忧愁。 ” 这部被许多人以为是自传的小说,是萨冈在32天的时间里杜撰的,情节过渡地完美无缺。萨冈对忧愁的迷恋,颇撩人心怀。她以超人的洞察力、早熟的心慧,大胆的心理描写,惜墨如金,但又行云流水般的文笔,受到文坛的瞩目。有人评价说:“她比一个18岁女孩早熟了10年,或者比某些懵懂的女孩早熟了一生。” 作家兼文学评论家莫里亚克称她为“迷人的小妖”(后来被用做萨冈另一本传记的名字),并在以后一直以护犊的心态关注她的新作。 随着小说在欧美的风靡,萨冈从一个畅销书作家迅速升级为大众偶像。与杜拉斯和西蒙娜·德·波夫瓦这样的知性女作家比起来,萨冈更具明星气质——美丽、年轻、富有、孩子气、柔弱。她的作品代表着小资产阶级的情趣,关于她的一切,大众都保持着高昂的兴趣,她在镁光灯下长大成人,结婚生子,放任自流,直到老去。 萨冈一生出版了三十多部作品,但是没有一部的销量可以接近她的第一部小说。萨冈曾经对这种按照销量品评的方式颇有微辞,但谁让她是畅销书作家呢。萨冈一生的创作,总是停留在小资产阶级的男女关系纠葛上,渐渐便显出了视野的狭窄,而且就这个题材,她也未能达到一个高远的境界。无论是对人性的深度挖掘,还是对造成这些现象的社会现实原因的分析,都有所欠缺,阻碍着她成为一流的作家。 一个在18岁就看透世事的作家,本应有更好的文学前景,而太早的成功,却容易让人耽于享乐和社会生活,心境浮躁。《你好,忧愁》带来的巨额版税,让20岁不到的萨冈成了千万富翁,她问父亲该怎么办,她的父亲说,在她这个年纪拥有这么多钱是危险的,应该花掉。 光脚开捷豹的女孩 如果你年轻又有钱,可以去开保时捷,如果你年轻又有钱有品味,那么就去开捷豹。萨冈拿到第一笔版税后,给自己买了一辆捷豹敞蓬跑车。穿着粗线衫,光脚开捷豹的女孩,还不知道在高速飞旋的车轮上,将是麻烦不断的名人生活。 “作为理想,我打算过一种下流、丑恶的生活。”萨冈在《你好,忧愁》中,看破红尘般地写道。就像王朔式的自嘲,把想批评她生活方式的人的嘴都堵了回去,她说出了许多人隐秘的心声,玩世不恭反倒赋予她一种永恒的魅力。与那些总在舔拭自己羽毛的明星不同,萨冈就像一只闭着眼睛,自由滑翔的鸟,当她翅膀碰伤,堕入人间的时候,总是能得到人们的爱怜。 1935年,萨冈出生在法国西南部的一个资产阶级家庭,10岁时,举家迁往巴黎。萨冈的家庭环境优越,作为家中的老小,她是在父母的放纵中长大的。成名之后的很多年,萨冈受到世人的宠爱,就像人们喜欢詹姆斯·迪恩,在乎的并不是他的演技。 1979 年的6月21日,萨冈在报纸上发表了《致让-保尔·萨特的情书》。这天是萨冈与大她30岁的萨特共同的生日,也是法国习俗中夏天到来的日子。其中的一句话,打动了这位已经双目失明的哲学家:“这个世界确实是疯狂、非人和腐朽的。”从这时起直到萨特辞世,每隔10天,他们就一起用餐一次。萨冈也是密特朗的情人,早在密特朗竞选总统成功前,她就坚定不移地支持他了。密特朗赞赏她,因为萨冈自由奔放,不迎合别人。大多数文学评论家对待萨冈的态度温和,读者喜欢她,积极购买她的作品,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她犯得“小”错误总是能得到人们的原谅。 无论对金钱还是名誉,萨冈都显得过于慷慨。她认为:“金钱是手段不是目的,大量的金钱在我们奋斗的过程中滋长惰性。”她也对当法兰西院士之类的事情不感兴趣。成名后,她带着一帮朋友花天酒地,去海滨度假圣地过夏天,经常由她付钱买单;她给写信给她的陌生人签支票;她追求强烈的感官刺激,爱男人也爱女人,沉迷于飚车、赛马、赌博和毒品,而她只是轻描淡写地一句:“我相信自己有权自毁,只要这不伤及他人。”这样的生活总要付出代价,就看你是否做好准备去迎接。早在沉湎赌博的年月里,萨冈就决定,不管下一副牌局如何,都将用微笑甚至和善的面孔来应对命运的打击。她曾拥有一切,但渐渐地一切又弃她而去。萨冈的晚年十分辛苦,朋友一个个逝去,千金散尽,官司缠身,只能寄居在朋友的寓所。 小资写作的祖母 从萨冈的小说里,你可以看到真正的小资写作状态——它应该是简练、清晰、自然而优雅的。极少出现特指名词,物体名字的出现,都是为描述场景服务的,比如:“我走进一家咖啡馆,在唱机盒投下20法郎,点那支在嘎纳听过的乐曲,平添5分钟的忧郁。”萨冈感叹岁月的蹉跎,她写道:“天亮了,日子还在,我却衰老了。”然而,在我们的很多读者见识到好的小资写作之前,就已经被伪小资写作弄倒了胃口。 美女作家们经常提到,坐在什么餐厅点了什么菜,抽的是什么烟,穿什么牌子的衣服,这种对物质质感的重视,超出了物质本身的功能在文章中所需充当的微不足道的角色。一看,就是还没过惯好日子呢。有的作者,文笔和编故事的能力都很好,却因为这种无聊碎叨的记述降低了作品的品位。至于自恋式的无病呻吟,写了一大堆你都不知道他要讲什么,那根本就无可救药。 曾经有记者问萨冈,如果不必赚钱,她还会写作么?萨冈给出了肯定的回答。写作对她来说永远是一种激情。写作使她每次都对自己进行审视,而每次都不能让她放心,这也是动力的优点所在。文学在她的生命中所占据的位置是其它任何东西都无法比拟的。“文学使我保持精神健康,也使我保持思维的缜密。否则,饮酒作乐的生活方式早就毁了我的思维,”她在她最后的作品《背后》中写道,“我始终热爱着文学,它也始终帮助着我,这是我对尘世惟一的报答。” 《你喜欢萨冈吗?》 法/索菲·德拉森/著 林泉喜 张伟/译 辽宁教育出版社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