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8/31
2005/08/28
哈佛大学350周年校庆讲话
哈佛大学350周年(1636-1986)校庆讲话
哈佛大学校长 德里克•博克
从我们上次聚会庆祝哈佛大学校庆300周年纪念日起,50年过去了。人们从这段历史中可以清楚得看出,在今后的几十年内,几乎不大可能有什么大的动荡会改变哈佛,美国和整个地球。美国在世界上演的角色也没多大可能发生变化。少数民族和妇女对于更多机会的要求,医疗保健的巨大变化,技术的急速发展都不会吞没美国。最重要的危险,仍然是对知识的极端重要性的估计不足。
在所有因素中,正是知识改变了哈佛和其他大学的面貌。从上次世界大战开始,并在战后继续发展的电子学和生物工艺学的进步,各行各业的精通业务,政策分析运用和现代医学的革命;使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知识,专门知识和新的发明是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
由于大学是知识发展的主要源泉,大学比50年前我们的前人所想象的更为重要。幸而,美国的大学以及大的热情和创造力迎接了这一挑战,有力的环境帮助我们取得了成功。第二次世界大战摧毁了许多国家的高等教育,而美国的大学不但幸免于难,而且还由于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学者为了逃避欧洲的政治迫害而跑到美国而得到了加强,美国的大学还得到了世界上最繁荣的经济的支持。但最重要的是,我们有了一套组织高等学校的特殊方法。
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大学一直有着不平凡的自由,政府官员很少干预州立学校的事务,私人集团也可以建立它们自己的学校。所有学校都在为得到优秀的学生,教师和设备进行激烈而又友好的竞争。我们对这一体制已经如此熟悉,从而认为这都是理所当然的。其实,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在几乎所有其他国家内,大学严重地依赖政府,并在中央计划下运行。
我们这种自由而又分散的体制有着伟大的力量,它允许各自为政的独立学术中心存在,提高了创造力和适应力。由于避免了政府的控制,决策权利就掌握在有识之士的手中,鼓励竞争成了努力进取以超越他人的动力。我们在取得科学研究成果,进行高质量的职业培训,为社会不同阶层服务,为广大的个性各异的学生提供不同课程等方面形成了一个被广泛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大学网络。
因此,有理由认为现在是庆祝美国这所最古老的大学的诞辰的最好时刻,也是庆祝美国教育取得最伟大成就的最好时刻。但我们学校当初是清教徒建立的,如果说350年来哈佛有一个贯穿始终的特点的话,那就是我们总在心神不定的担忧,即使在从外界形势看来没有任何理由这样时也是如此。当我们为取得的成就而高兴时,会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阵痛,虽然我们强忍着,但也不免说出来。我们知道有多少学院是在全盛时刻种下了日后衰退的种子。我们的第二天性使我们从自我陶醉中清醒过来,时时问一下自己有什么敌对的力量存在。命运会有什么改变,有什么内部矛盾和过分行为会消弱我们的大学或阻止它满足现代社会和人类的需要而作出贡献。
为了寻找我们忧虑的根源,我们最好从观察学校的外部环境着手。学校的成功和繁荣吸引了人们的注意,但这种注意并不总是令人欢迎的。当学校的影响和重要性日益增加,声望和财产日益增长时,各种集团自然会受到诱惑,希望利用学校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最近几年我们在这方面有许多证据,军事和情报部门试图使我们的教授们参加秘密的研究工作,并对我们作出种种限制,以避免我们的科学发明落入敌人之手。商人们寻求和我们的科学家建立关系,以帮助他们开发新产品。社会活动家敦促学校利用自己的资本,购买力,尊严和威望同种族隔离等罪恶和不公正作斗争。公众指望我们利用我们的财
富和影响力来帮助解决地方问题。
在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必须十分明确:大学的职责是为养育自己的社会服务,问题是如何才能为社会作出最大贡献,以及所需的条件到底是什么。校外的集团时常错误地认为,既然大学成功地进行了教学和研究工作,那么他一定可以操纵政治机构,或者解决社会问题。他们时常迫使大学冒牺牲自己独立性的危险而参与政治斗争,或者要求他们做一些有损学术公开和自由的事情,而公开和自由正是一个健康研究环境必不可少的特性。在这种情况下,问题已不在于人们寻求大学的帮助以解决社会问题,而在于人们要求大学的所作的与大学的性质相矛盾,从而对大学的基本功能够成了威胁。
来自大学外部的另一个令人忧虑的变化是,政府的规定有越来越多的势头。当知识和高等教育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活跃的时候,国家自然希望能确保大学为公共利益提供服务。大学已经被规定禁止种族歧视,推进正当活动,保证对研究基金的使用进行说明,保证残废人的入学权利,控制学生的入学分数,等等。
所有这些规定都是出于好的动机,大多数是完全合理的,问题在于政府的干预还要走多远。里根年代使我们暂时免于更多规定的束缚,但诱使未来政府做出新的规定的可能性依旧大量存在。例如,当权者计划使毕业生的数量与国家的需要协调一致;对学校的发展计划和新设施的建立进行审核以避免重复和浪费;制定详细的规则来检查大学的体育比赛;制定防止学生得到不公正分数和入学遭到招生办公室不合理拒绝的保护性条款;等等。
在考虑这些规定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大学必须是对公众负责的,不断增加的规则正在威胁使我们大学在为公众服务方面取得成功的那些因素。美国的高等教育是在特色各异,地方自治和竞争中繁荣起来的。而我们的规定就意味着千篇一律,中央计划和官僚控制。我们头上的规定越多,把我们周围只是很好的环境变为严重阻碍国外兄弟院校的那种制度的危险就越大。
规定越来越多的前景是与大量令人烦扰的问题相关联的。许多人对于研究性大学的影响和威望不断提高的心情是矛盾的。你们毫无疑问已经在最近的报纸和杂志上看到关于你们母校的一些报道。照片很漂亮,文章的调子是友好的和建设性的。然而读一下内容,你将会发现他们都在强调哈佛的成就--在社会上的影响,基金的数量,在高级职位的毕业生的数量。我猜想我们中间的大多数人都在暗自庆幸自己能与这样一个受到尊敬的学校联系在一起。但我们不应该忘记他们描绘的,只是一幅对哈佛和其他大学真正贡献歪曲的图画。
我们都能够了解哈佛成就的本来面目。除去偶尔的科学突破外,人们从那些大量的书籍和无数增长知识的学生中间辛勤劳动的学者身上看不到许多戏剧性的东西。用想象代替这种现实并不是完全无害的。当人们读到有关哈佛文凭的金钱价值,哈佛基金的不断膨胀,老校友网的无形影响的报道时,羡慕和尊敬很容易变成嫉妒和仇恨。
这种看法虽然不是什么新的东西,但国家现在资助科学发明和学生助学金方面起的作用如此重要,已使危险性危险增大。认识到教育和研究工作的重要性,联邦和州政府官员对大学是很慷慨的,这使得学校的活动更多地依靠学校所不能控制的力量。哈佛和其他有类似情况的大学处于一种50年前的前任无法想象的危险境地,我们的繁荣越来越依赖于社会各方面对我们的态度。正如我们从近几年来几个事件中了解到的,对研究性大学的优越和骄傲的不满情绪很容易导致立法和行政机构的敌对活动。
虽然我们校门外的危险已经足够大的了,但很可能更大的危险来自我们学校内部的紧张局势。洛思尔校长在1936年曾就这一危险性评论说:"如果我们对历史没有搞错的话,一个学校在其富有活力的时候是很少会毁灭的,而缺乏活力的学校则是自寻死亡,这时魔鬼就会乘虚而入,从而将其至于死地。"我们应该牢记这个警告,密切注意那些妨碍我们履行职责的内部矛盾和压力。
一般人在列举学校成功的弱点时,首先强调骄傲的危险性是很时髦的。然而,在所有我们所关心的问题内,骄傲这个问题对我们来说是处于最后一位的。我在哈佛的这些年内,从没有看见一个学校像我们现在这样关心走下坡路的危险,从没有这么多人决心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如果我们要寻找问题,则确有一些问题是需要我们注意的。
一个问题是大学在确定重大项目和限制发展上遇到的困难。这种困难是可以理解的。知识和专门知识越来越重要,其用途也成倍增长,富有魅力的机会不断出现。由于大学在其性质上是无政府的,并由于授予教授自由权而昌盛,因而新科学不断出现,旧的科目仍然保存着,学校的扩大因此不可阻挡。
随着这个进程的不断继续,大学变得更难于管理。有如此之多研究项目需要关心,如此之多的必须会面,如此之多的地方会出现问题,如此之多的活动要求经费;解决这些问题足以耗费最有才能的管理者的聪明才智。而有经验的管理者必须准确知道什么是大学所绝对不能做的。由学校的性质决定,大多数官员都是从教员中挑选出来的,由于缺乏管理艺术的训练,这些学术领导人很容易被行政事务所吞没,而几乎没有时间考虑如何改进教育和为开拓性研究创造机会。因此我们可能陷入一种可悲的境地,根据他们的学术经历而任命他们,但他们却没有时间来思考学术问题。校长为此感到苦恼已经很长时间了,现在已轮到学院院长,系主任和重要项目的负责人了。
在座的很多听众很快就会意识到,大学的不断扩大需要不遗余力地寻求基金。在高等教育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学校代表必须更加机敏地从政府和个人手中得到资金。这种压力充其量只能造就一些能应付各种烦恼的好脾气的管理者。在第一流的运动竞赛中,这种压力经常变为对运动员进行丢人的管制。在科学方面,财政压力迫使学校进入工业公司或政府计划安排的项目,其中一些需要保密或附有其他限制,这将危及自由,公开的研究环境。在我们这些在学术中辛勤耕耘的劳动者看来,我们高尚的目的使我们使用的这些方法合理化了。劳伦斯主教在为哈佛集资的时曾经说过:"当你在做一个真正伟大的事业时,你就不能不顾虑重重。"而在那些不具备这位主教的热情的校外人士看来,这种狂热的追求基金会更加证明他们的观点,即学校只不过是另一个为自己追求特殊利益的合法组织而已。
教师在发展自己的系和保持自己的研究中心而奋斗时,也越来越深地卷入了筹集资金和行政事务的苦役。但对很多教授来说,更加束缚他们的是由于社会对专业知识的急需而出现在他们面前的各种机会:提供政府咨询,为政府服务,为大会做报告,为感兴趣的公众介绍某一个知识领域,等等。这些机会对于专业学院和文理学院的教师都大量存在的。逐渐地,不知不觉地,这些校外活动成了许多教授寻求刺激和变化,提高地位和金钱收入的最大来源。
这些活动并不是完全有害的。教授们与他们感兴趣的人和事相接触可以解决一些有价值的实际问题,否则他们可能只知道纸上谈兵,但这些活动终究占去了为实现学校更为主要的目的而必须花费的时间。
在未来50年内,以上所述的压力和诱惑都不会有所减轻。相反,随着知识总量的不断增加,学者们将发现更难集中精力于他们的研究领域。社会将不断需要新的专门知识,校外机会将有所增加。大学为了保证自己的研究项目和活动,将更加需要教师门对学校管理的支持。
对教师的要求增加了,我们将如何回答呢?我不知道,对此也的确有理由感到忧虑。在一个学者的只是如此专门化,又如此依靠外界的承认和支持的现实世界里,他们同时忠诚于大学,职业和提供他们基金的势力。当这些相互抵触的压力增加时,教员们将更加难于摆脱周围社会的影响。难道我们能希望教授们不受这个时代流行的价值观念的影响么?这一代的学者是随着水门事件和越南战争而成长起来的,他们对现存制度有着普遍的不信任。我们不应指望他们有着他们的前辈和其他行业中存在的忠诚。相反,在这个鼓励成功和生活多样化的世界的影响下,我们很容易发现,越来越多的教授将试图把自由,安全的学术工作同风险较多,性质较为低下却有较多金钱和较高知名度的工作结合起来。
不管这种预测是否现实,有一件事情是确定无疑。金钱虽然十分重要,但影响学校的关键因素是时间。
时间的效用是不能明显看出来的。例如,我们通过细心的观察会发现,把每一分钟都用于学习的学生常常成绩不能提高,反而会下降。对于学者来说也是如此,参加很多有兴趣的活动能够使他们改进工作的质量。但我们也同样清楚,一旦校外活动的负担达到某一个极限点,校内工作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几年内,这种可能性将成为现实,越来越多的教员将超越这一局限。
如果以上情况发生,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其影响可能不会很快显示出来。学术成果的数量可能不会受到多大影响,讲座仍然是有竞争和有内容的。但由于不被打扰的学术研究时间越来越少,学术成果将越来越缺乏深度和广度,并且将过多得依靠助手的工作。教师和学生的课外接触时间也将减少,这些接触虽然看起来是可有可无的,但却可能为青年学生在大学中的生活留下最值得记忆和最关键的一刻。教师也将有时间去认真了解如何才能帮助学生改进他们的学习。我们已经不能充分地了解大学教纲的完成情况,更不用说进行足够系统的工作去改进了。我们对学生入学时的聪明过人谈得很多,对他们入校后进步了多少却知之甚少。无怪乎外界总是用粗俗的用词来形容大学教育而忽略其真正的意义。
现在,你们已经对我们的成功所带来的大量问题听得很多了。这些问题与过去50年大学所克服的那些挑战大不相同。我们已经无法依赖我们高等教育体制本身的力量来使我们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因为我所描述的那些危险正是这个制度的产物。展望未来,我们必须竭尽全力来抵抗那些迫使我们偏离正确轨道的压力。
为了完成这个任务,我们必须把一件事情牢记在心:我所描述的危险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它们都是由于对大学本来的目的和达到这些目的所需要的基本条件认识错误而造成的,而这些都是很容易被忽视的。由于我们已经习惯于从研究性大学考虑问题,因此我们之中的许多人都认为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的,一些人则为了大到一些看起来更为紧迫的目的而将大学的基本目的置之一旁。在很多时刻,新的环境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威胁我们的基本价值了,而我们却一无所知。无论是什么原因,我们必须非常清楚大学一直完成的很好的职责和履行这些职责所需的条件。
尤其是,我们需要说服公众并时时提醒我们自己大学不是营业性公司,不是国家安全的工具,不是急于在世界上强行推行自己社会观点的军事机关。许多组织可以提供咨询或帮助解决社会问题,或开发新的产品,或推行新的军事目的,但只有大学或类似的学术机构能够发现为提出创造性解决办法作基础的知识,只有大学能够教育出永远作出判断性决策的人。许多人可以成为企业家,律师或者有影响的顾问,但是只有具有安全和自由保证的学者才能去探求科学真理。阅历可以锻炼我们的判断力,使我们更加成熟,但只有教育能同时发展智能,启发新的兴趣,树立志向,提出重要问题,加强理解力的多重目的。只有这些,才是大学给以学生的真正贡献,而不是闪闪发光的大学牌子,或其毕业生在社会上的影响。
为了说明基本目的崇高价值,让我引用洛厄尔校长另一段话来结束我的演讲。虽然洛厄尔对于哈佛的将来所面临的重大事件和变化并不比我们今天知道的更多,但他确实知道哈佛真正的生命之源是什么。他说:"学生们一代接着一代,如同海浪一浪接着一浪冲向陆地。有时候是静止着,有时候则带着暴风雨的怒吼。不论我们认为人的历史是单调的或是狂暴的,有两个事物总是新的,这就是青春和对知识的追求,这也正是一个大学所关心的。我们学校的年龄已经可以用世纪来计算,但只要她热切的追求这两件事物,她就永远不会衰老。随着时代的变迁,为达到目的使用的方法可能改变,但目的本身是永远不变的。"
注:哈佛大学的校训:"Let Plato be your friend, and Aristotle, but more
let your friend be truth."
2005/08/27
google talk
昨天中午的时候再往上看到一个新闻,说google要发布自己的im了。
晚上回家看gmail,上海的同学已经把邀请发送到了邮箱。小巧的900k,安装,登陆。和gmail notifier结合起来,安装完了google talk,也同时具有了gmail的通知功能。加上好友,连接了杭州的同学语音,效果真不错。给gmail list 得人发送了邀请。5分钟之后,陆续有人上线,可怕的普及速度。
简单的界面,让人怀念大学时代的cterm. bbs的简约。简单就是美。
2005/08/21
美国论坛里评价的中国人
中国人缺乏诚信和社会责任感。中国人不了解他们作为社会个体应该对国家和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普通中国人通常只关心他们的家庭和亲属,中国的文化是建立在家族血缘关系上而不是建立在一个理性的社会基础之上。中国人只在乎他们直系亲属的福址,对与自己毫不相关的人所遭受的苦难则视而不见。毫无疑问,这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道德观势必导致自私,冷酷,这种自私和冷酷已经成为阻碍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最关键因素。
中国从来就没有成为一个法制社会,因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守法行为格格不入。中国人老想走捷径。他们不明白这样一个事实:即成就来自于与努力工作和牺牲。中国人倾向于索取而不给予。他们需要明白一个道理:生活的真蒂不在于你你索取多少而在于你能给予社会和你的人类同胞多少。
大多数中国人从来就没有学到过什么是体面和尊敬的生活意义。中国人普遍不懂得如何为了个人和社会的福址去进行富有成效的生活。潜意识里,中国人视他们的生活目的就是抬高自己从而获得别人的认知。这样一来,一个人就会对"保有面子" 这样微不足道欲望感到满足。"面子"是中国人心理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它已经成为了中国人难以克服的障碍,阻碍中国人接受真理并尝试富有意义的生活。
这个应受谴责的习性使得中国人生来就具有无情和自私的特点,它已成为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中国人没有勇气追求他们认为正确的事情。首先,他们没有从错误中筛选正确事物的能力,因为他们的思想被贪婪所占据。再有,就算他们有能力筛选出正确的事情,他们也缺乏勇气把真理化为实践。
中国人习惯接受廉价和免费的事物,他们总是梦想奇迹或者好运,因为他们不愿意付出努力,他们总想不劳而获。很少有中国人明白一个事实,就是威望和成就是通过一步步努力的工作和牺牲实现的,不付出就没有所得。简单来说,如果是为了谋生,那一个人只有去索取;但如果是为了生活,一个人必须要去奉献。
由于在贫穷的环境下生长并且缺少应有的教育,大多数中国人不懂得优雅的举止和基本的礼貌。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着装笨拙粗鄙却不感到害羞。他们在青少年时所受的教育就是如何说谎并从别人那里索取,而不是去与别人去分享自己的所有。
中国是一个物产丰富的国家。但无限制生育政策所带来恶果使得中国成为了无限廉价劳动力的输出国。这些输出也包括那些受过教育的劳力输出,除了他们的教育水平,实则和其他一般苦力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中国大规模生产的便宜产品降低了输入这些产品的地区的商业信用度。由于技术落后,管理失败,中国制造的单位能耗要比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高出很多。因此,随着出口额的增加,中国在扩大生产的同时丧失着宝贵的能源。同时,这种行为也严重的污染了环境,使中国变为全世界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国家。
目前中国正在遭受着资本主义社会2大邪恶的折磨,即环境的破坏与人性的丧失。由于中国人天生的贪婪的本性,它们可以毫无保留的接受资本主义的阴暗面即无止境的追求利润,忽视人的尊严。中国人对西方的技术与产品狂热追求却对西方管理文化所强调的坦率,直接,诚实这些品质漠不关心。
由于中国文化不鼓励敢于冒险这种优良品质,所以中国人极力避免冒险,他们也不想寻求机会来改善自己的生活。中国人对于生活的平衡性和意义性并不感兴趣,相反他们更执迷于对物质的索取,这点上要远远胜于西方人。大多数中国人发现他们不懂得"精神灵性","自由信仰"以及"心智健康"这样的概念,因为他们的思想尚不能达到一个生命(补:即肉体和灵性的并存)存在的更高层次。他们的思想还停留在专注于动物本能对性和食物那点贪婪可怜的欲望上。
在中国人的眼中,受教育不是为了寻求真理或者改善生活质量,而只是身份和显赫地位的象征和标志。中国的知识分子从别人那里得到尊敬并不是因为他们为了别人的幸福做过什么,而只是因为他们获得占有了相当的知识。事实上,他们中的大多数只不过是一群仅仅通晓考试却从不关心真理和道德的食客。
中国的教育体系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一种失败和耻辱。它已经不能够服务于教育本应所服务的对象:社会。这个教育体系不能提供给社会许多有用的个体。它只是制造出一群投机分子,他们渴望能够受益于社会所提供的好处却毫不关心回报。
中国可以培养出大批的高级能人才,但却很少可以培养出合格的可以独立主持的管理级专家。服务于一个公司或者社会,光有技术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勇气,胆量,正直和诚实的领导才能,这恰恰是大多数中国人所缺少的品性。正如亚瑟.史密斯,一位著名的西方传教士一个世纪前所指出的,中国人最缺乏的不是智慧,而是勇气和正直的纯正品性。这个评价,虽然历经百年,如今依旧准确诊断出中国综合症的病因。
大多数中国毕业生对选择出国并为外国工作不会感到内疚,事实上他们首先欠下了中国人民在教育上为他们所做出的牺牲。随着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破坏和逐步衰弱,大多数的中国人,包括受过教育的人都徘徊在精神和内心世界的路口,像迷失的狗一样不知何去何从。
2005/08/12
是什么成就了马云?------马云的媒体表现与媒介形象
现在最应开怀大笑的该是马云了。这个被称为“互联网疯子”的小个子终于将自己再次推向互联网的最前沿,正应了那句名言“先胖的不算胖,后胖才算胖”!。无疑,在阿里巴巴雅虎中国并购案中,马云是最大的赢家,这一被媒体称为“有史以来引入最大国际资本的并购案”着实令每一个IT精英都震惊与兴奋了一把。
马云自互联网寒冬移居江南之后,并未在媒体的视野里完全消失。2004年以来,接连开始了自己高频的大动作亮相。首先是在年底的 “中国企业家峰会”上以独家赞助的名义为阿里巴巴与自己赢得了全场唯一的焦点。记得当天马云的亮相是引人瞩目的,同属互联网精英的张朝阳显然已是混迹江湖的老企业家了,越来越主流的发言,给不断需要新风吹佛的互联网带来不了生机。于是,马云,非常成功地出场了。接下来,他又成功获选“CCTV中国10大经济年度人物”,一夜之间,马云的形象由互联网侵入到中国观众的视野里来。
其实从一开始,马云就熟知一个互联网精英如何与“媒体共舞”的媒体规则,并调度媒体为已所有,因此,所有的媒体报道中似乎如出一辙地为马云划了一副如此肖像:马云 = “狂妄、执着、疯癫”的互联网精英。可以说马云的“媒商”(媒介表现)非常高,他在为自己划出这一形象之后,旋即开始了“互联网疯子”的自我成就之路。
马云个性语录正对了媒体的胃口,媒体需要一鸣惊人,马云更需艳惊四座,于是马语常常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在大家都感叹互联网寒冬漫漫时,马云及时出语:“互联网寒冬过得太快,如果可能我希望当时能再延长一年。”
当整个业界都苦苦寻觅“新的机会”“新的可能”时,马云无畏惧地高呼“CEO的主要任务不是寻找机会而是对机会说NO。机会太多,只能抓一个,抓多了,什么都会丢掉。”
当“互联网 = 烧钱”一度是新闻舆论的主论调,谁敢说不,谁就是逆风行舟时。不管不顾的马云仍坚持“马”语:“免费制是淘宝烧钱战术的一部分”,“我已准备了供未来5年烧的钱”!马云不在乎烧钱。甚至多次口出狂言地表示“不在乎赚钱”:“有人说,要晚上睡觉都能挣钱的,那才是电子商务。我认为,真正晚上躺着睡大觉也能赚钱的,那是网络游戏。我们真正实现赚钱可能是未来三五年的事。现阶段,我们就是不喜欢赚钱!”。 不喜欢赚钱的马云甚至表示“不需要钱”: “我们不需要钱,如果真的需要钱做资金储备,摆在我们面前的有两条路,要么上市融资,要么私募。”
所有这一切为马云持续竖立起一个 “狂妄、执着、疯癫”的媒介形象,这个形象是多么地对互联网的胃口,多么地对网络青年的胃口。互联网像是一个大花园,似乎每一个勤奋劳作者都可以种出自己美丽的花,只要你够执着,够创新,够疯狂。与缅腆木讷的丁磊的“技术人才”的媒介形象相比,马云更像是一个新事业的开创者。没有《男人装》的赤裸上身封面照,没有“美女与野兽”登山队的大炒作-------较之颇具炒作盛名的张朝阳,马云的媒体表现则更集中更凝炼,马云似乎很在乎自己媒介形象的“完整性”,这也是到目前为止还未见到他有什么其它“出格之局”的一个原因。
较之同是互联网精英的陈天桥,马云走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陈天桥曾经官员的经历,使得陈更像是传统企业的代言人。“沉稳、谋略”,“精心设计的谦和”-----没有惊人之语,也不作怪异之举,但每一个亮相都是一次精心的筹划,每一场发言都是被设计过的表述。陈在媒体面前近乎完美地表现(或者说表演),特别是在《对话》的摄制现场对整个场面的强力控制,一个“负责任、重节奏”的企业家浮出水面---- 陈天桥大笔一挥,迅速超越“互联网精英”的概念限制,为自己画了一个“新时代企业家代言人”的宏大形象。而此时的马云,依旧故我,坚持地固守互联网这一阵地,持续地抛出惊人之语:“现在的阿里巴巴很是孤独,我拿着望远镜也找不到对手”。
马云为他个性的生理形象找到了一个有创意的媒介形象,正如他那个“挥着拳头,收紧两腮表达信心”的被复次传播的媒体形象,我们很难将之与陈天桥、丁磊或张朝阳相联系。还有他那个“一根手指头竖在唇前,睁大惊奇双眼”的造型,也使得“马云就是马云!”,这个“互联网疯子”的形象不可能是别人!它被马云占据着,享用着,创造着……
GOLDEN RULES OF CHINA
GOLDEN RULES OF CHINA
在中国处事的金科玉律
1. Everything is possible.
天下没有不可能的事。
2. Nothing is easy.
世无易事。
3. Western business logic does not apply.
西方商业逻辑在中国是不适用的。
4. It is a fun project if there is no deadline.
没有期限的计划是吹牛的。
5. You must persist-things will come your way eventually.
一定要坚持,最后才能达到你的目的。
6. Patience is the essence of success.
成功的要诀是在你有足够的耐心。
7. " You Don't Know China " means they disagree.
"你不懂中国"意思就是他们不同意你的观点。
8. " New Regulation " means they found a new way to avoid doing something.
"新的规定"意味他们可以逃避做某些他们不愿意做的事。
9. " Internal Regulation " means they are mad at you.
"内部规定"意味着他们对你很不满意。
10. " Basically , NO Problem " means BIG problem.
"基本上,没有问题"意味着有极大的问题。
11. When you are optimistic , think about Rule #2.
当你很乐观时,想想第二条。
12. When you are discouraged , think about Rule #1.
当你失去信心时,不妨想想第一条。
2005/08/08
香港乐坛的黄金十年
谨将此文献给1983-1992,香港乐坛的黄金十年。
七十年代之前,香港的乐坛主要以英文歌和国语歌为主导,民族小调和英美式流行曲大行其道,粤语歌只是次角,真正意义上的粤语歌(时代曲)很少,出现的用本地话粤语演唱的歌曲多由粤剧腔改编而成。这时香港的乐坛还没有成气候,只是跟着欧美和台湾的乐坛走,是一个“外来语言”统治的年代。
70年代初开始,以许冠杰(早期他也是唱英文歌为主)为代表的歌手,逐渐开始唱一些粤语歌(时代曲)。除了许冠杰外,徐小凤及像温拿乐队等也开始崛起。在他们的努力下,香港的乐坛开始真正成熟起来,为以后的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70年代
许冠杰被誉为香港当代流行歌的鼻祖,他创造的以香港口语演绎法开创了香港本地歌曲的新纪元,对粤语歌的推行所起的作用是决定性的。许冠杰早年组过乐队,唱过英文歌,并随其兄许冠文一起主持过电视节目。许氏兄弟的电影在七十年代后期至八十年代初红极一时,《最佳拍档》至今仍保持香港电影观看人数的纪录。
许冠杰1974年推出的首张粤语专辑《鬼马双星》揭开了香港当代流行乐坛的序幕,在1978年, “买到要抢”的经典大碟《半斤八两》标志香港粤语流行歌的市场正式形成。许冠杰是一位音乐奇才,他的作品能收能放,挥洒自如。他创作并演唱的歌曲可清楚地分为俚、雅两类,尤以前者意义重大。这些以粤语白话创作的歌曲嘻笑怒骂,站在普通人民的立场褒贬时事,用语风趣幽默,受到前所未有的欢迎。如《半斤八两》借打工仔之口道出社会低层人民的艰苦,《十个女仔》则尖锐地对片面追求时髦、唯利是顾的女孩进行讽刺,《加价热潮》更是直接对物价飞涨宣泄不满,《学生哥》正面对学生进行劝喻,要求他们用心向学,《揾野做》以一则寓言式故事从正反两方面劝说世人应自食其力、努力奋斗。而他以文艺腔创作的歌曲则承袭我国古典诗词风格,因而诗味十足,每个歌词都是一阙小诗。《梨涡浅笑》、《夜半轻私语》深得宋代婉约词风韵,《铁塔凌云》(其兄许冠文作词)是一阙爱港名作,《浪子心声》和《天才白痴往日情》的中老庄思想用典雅文字和温婉曲调演绎,真令人惊叹流行歌的发展的空间之大。据说东南亚某公司曾向许冠杰购买《天才白痴梦》几句歌词的版权作广告之用,每一字付元一千。许冠杰是缔造当代香港流行歌的最大功臣,也是这个流行乐坛的第一位天皇巨星。
在许冠杰的影响下,大批歌手转而唱起粤语流行歌,同时另有一批新秀崛起,香港乐坛的春天正在到来…
温拿乐队(Wynners)的前身Losers乐队在失败的尝试后解体,几名Losers的成员认为乐队名称不吉利(含义为失败者),改名“胜利者”并邀钟镇涛加盟,成立温拿乐队。温拿乐队一开始也是以演唱英语歌为主,代表作为《L-O-V-E love》、《Sha LaLa》。后来以英美流行曲的风格为基础填上粤语歌词,唱起粤语歌。《钟意就钟意》、《玩下啦》等红遍香江。他们以青春、前卫(比如喇叭裤,齐肩发)的造型赢得了年轻人的纷纷仿效,一时间“夹BAND”(组建乐队)成为流行的新鲜事物。许冠杰后来有一首歌《潮流兴夹BAND》便是描述了这盛况。温拿的崛起标志着香港乐坛有了属于自己的流行歌,属于自己的偶像,他们深刻地影响着七十年代中后期的一代香港年轻人。1978年温拿乐队宣布解散,其成员各自发展,并相约每五年再聚一次发行一张大碟。他们实现了诺言,其中1988年即解散十周年之时推出的专辑最有影响,《千载不变》打入当年的十大金曲。
单飞后的温拿成员在香港演艺界获得了不可思议的成功:谭咏麟成为香港乐坛第一人;而温拿的主音歌手钟镇涛也走红歌影两栖;彭建新虽成就不如上两位,但以其独特的乡村风格也在乐坛获得一定的地位;陈友则在电影界成名,从演员到执导都颇有成就;只有叶志强较少继续在演艺界露面。
顾嘉辉、黎小田等也为粤语歌的兴起作出很大贡献,他们创作的《奋斗》、《千王之王》、《天蚕变》、《戏剧人生》等电视剧主题曲和插曲通过电视这一媒介深深打动了香港市民的心,同时唱红了郑少秋、汪明荃、关正杰、罗文、叶振棠、甄妮等歌手。
七十年代的后期,粤语歌已经可与国语、外语歌分庭抗礼,但是曲作者仍相当匮乏,于是黄沾、卢国沾、郑国江、许冠杰等杰出的词作家大量地用外来曲填词。那时候的外语歌特别是日文歌旋律非常优美,经大师填词,成为香港粤语歌的重要组成部份。
七十年代唱《卖汤圆》、《叉烧包》等国语歌曲走红的著名歌星徐小凤和唱英文歌走红的林子祥也已经开始转唱粤语歌了。
此外,唱改编歌出名的歌手还有熏妮(她的《每当变幻时》、《故乡的雨》真令人回味!)、罗文(最爱改唱西城秀树)、甄妮、关正杰、叶振棠、汪明荃等等。
当然还有谭咏麟,温拿乐队在78年解散,谭咏麟在1978年推出自己首张个人专辑《反斗星》,反映良好。
此外,还有走民歌路线的歌手,如泰迪罗宾、区瑞强、卢业媚等。一身牛仔打扮,手抱吉他的区瑞强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每一次聆听他的《陌上归人》、《渔火闪闪》都令我心旷神怡。
80年代初
八十年代初,香港粤语歌坛无论是创作人员、歌手、唱片公司都迅速增加,涌现Christ Babida、林敏怡、徐日勤、向雪怀、林振强、林敏骢等作者,陈百强、谭咏麟、张国荣等歌星先后冒起。
八十年代初是香港电视剧歌曲的黄金时代,而随着香港电视剧的的红火,它们的主题曲和插曲迅速传遍了大街小巷,成为最流行的曲种,一批著名的歌星就是在唱电视歌曲中走红的。
郑少秋以其正气、英俊的形象在电视剧中一直扮演各种英雄和侠客。他在歌曲的代表作是电视剧《楚留香》、《倚天屠龙记》、《轮流转》等的同名主题曲,他不仅是那段时期最红的影星之一,也是最具影响力的歌星之一。直到九十年代,他仍以《笑看风云》、《岁月无情》等优秀电视歌曲继续他在歌坛的长青树地位。粤语中有一个词叫“劲秋”(意即非常厉害,有人写作“劲抽”),据说便是典出郑少秋:因他以“劲秋”来命名自己的演唱会而广为流传。
汪明荃也是一名当红影星,她在电视界的代表作是《京华春梦》、《万水千山总是情》,这两部电视剧的同名主题曲同时也是汪明荃歌曲的代表作。汪明荃在香港演艺界被尊称为 “阿姐”,是与她的资历分不开的。和郑少秋一样,她也是以演老粤语片出身,历经了香港艺坛的风云变换。汪明荃现在是全国政协委员,她也经常以节目主持人(香港称“司仪”)的身份出现在艺坛内外各大活动中。
关正杰的身份没前两位那幺显赫,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他并不演戏。但他是这个时代中最重要的歌手之一,是乐坛颁奖礼上的常客。他的代表作是电视剧《天龙八部》的两首主题歌《万水千山纵横》、《两忘烟水里》和《天籁…星河传说》及《大地恩情》。在谭咏麟走红之后,关正杰开始淡出歌坛。
叶振棠最为国内人熟悉的是他是《霍元甲》主题歌《万里长城永不倒》的主唱者。相对于关正杰,他的歌手生涯要长得多,近年他演唱了亚视几部重头戏的主题曲,重新活跃起来。他的代表作还有《苏乞儿》的主题歌《忘尽心中情》及《戏剧人生》的同名主题曲。
《上海滩》的神奇走红帮助叶丽仪在香港乐坛成为最受欢迎的歌手之一,不过她其它的代表作不多,《黑女侠木兰花》和《笑傲江湖》比较有名。
张德兰的代表作应该是《神雕侠侣》的插曲《情义两心坚》及《何日再相见》,其它如《相识也是缘份》、《愿君心记取》、《网中人》、《鸡公仔》也是著名作品。她与汪明荃、沈殿霞、王爱明并称当时艺坛的四朵金花。张德兰擅长抒情小调,她是八十年代初最受欢迎的女歌手之一。
罗文唱的《小李飞刀》现在看来仍然是香港乐坛最经典的歌曲之一,据说当时香港艺人到东南亚演出一定要唱这首歌。
另外有一个歌手不得不提,那就是蔡枫华,79年11月,蔡枫华参加香港电台的歌唱大赛并夺得冠军,因而获得唱片公司的一纸合约,更于81年凭一首《倩影》走红。
82,83年
82、83年间,香港乐坛已相当繁荣。香港作曲家作词家协会拥有大批会员,资深的有顾嘉辉、黄沾、黎小田、鲍比达(Christ Babida)、冯添枝、钟定一、郑国江、卢国沾、黎彼得等,较新的则包括林敏怡、徐日勤、林慕德、林振强、林敏骢、向雪怀、卢永强、潘伟源等。
歌手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以许冠杰、林子祥、罗文、关正杰、徐小凤为代表的前辈歌星已奠定崇高的“江湖地位”;谭咏麟、陈百强、张国荣、钟镇涛等经过几年滚打,已成为一线歌手;雷安娜、梅艳芳、叶倩文都是极具潜质,前景看好。说到雷安娜,她的《旧梦不须记》唱片在“中文歌曲擂台阵”连得九周冠军,是空前绝后的纪录。83年,陈慧娴以一首动听的歌曲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当时的歌手很多都参与创作,许冠杰、林子祥、陈百强早就是以创作歌手形像出现的,后来,蔡国权、卢冠廷也加入了这一行列,再后来,还有周启生、伦永亮等。
传媒对本地乐坛的发展也是功不可没。几大电子媒介安排了大量流行音乐节目,而且都有每周的流行榜,歌曲榜有香港电台的“中文金曲龙虎榜”、商业二台的 “金榜十大”、无线电视台的“劲歌金曲”等,唱片销量榜则有商业一台的“中文歌曲擂台阵”。而一年一度的乐坛颁奖礼创造了越来越高的收听收视率。无线电视台还举办了每年一届的“新秀歌唱大赛”,首届冠军就是梅艳芳,当然大家还应该知道那届比赛的男女主持人是蔡枫华和戚美珍。此后还有很多知名歌手都是“新秀”出身的,如吕方、杜德伟、许志安、黎明、郑秀文……
在这种环境下,诞生了大量优秀作品,如谭咏麟的《雨丝、情愁》《忘不了你》、《迟来的春天》,许冠杰的《难忘你》、《纸船》、《是雨?是泪?》,陈百强的《今宵多珍重》、《偏偏喜欢你》、《涟漪》、《相思河畔》,张国荣的《风继续吹》,林子祥的《这一个夜》、《迈步向前》(希望我没记错),关正杰的《天籁 ──星河传说》,徐小凤的《无奈》、《星星问》、《星光的背影》、《随想曲》,雷安娜的《旧梦不须记》,汪明荃的《万水千山总是情》,陈慧娴的《逝去的诺言》,蔡国权的《再见也许不再会》,叶倩文的《零时十分》,蔡枫华的《何必曾相识》,当然还有第一次(唯一一次)录粤语唱片的邓丽君的《漫步人生路》……
84年
84年是年轻一代歌手全面“夺权”的时候。谭咏麟两张经典唱片《雾之恋》、《爱的根源》均创下惊人的销量,二十场演唱会场场爆满,成为众望所归的歌手第一人;张国荣《MONICA》的成功令他一举攀上偶像派头把交椅;梅艳芳83年的《赤色梅艳芳》走红后,84年《飞跃舞台》继续前进。陈百强的《百强 `84》改变歌路,唱了不少快歌,人们并不受落,反而对几首慢歌情有独钟。尽管如此,他依然是广受欢迎的超级偶像。反观老前辈们,就不那幺理想了。唱电视剧主题曲出名的郑少秋、罗文、叶振棠、汪明荃、关正杰如同退潮一般迅速衰落了。许冠杰和徐小凤的声势也在减弱,不过他们出的唱片却绝对是精品,几乎每一首歌都值得再三回味。甄妮倒是凭《再度孤独》的热卖夺取了几大颁奖礼的最佳女歌手奖,这无疑也是她的最后辉煌。现在回顾起来,只有阿LAM(林子祥)站稳脚跟,继续走红了很多年。长江后浪推前浪,这就是自然的趋势。
这一年是好歌丰收的一年。谭咏麟的两张唱片的绝大多数都是佳作:《傲骨》、《亮了红灯》、《爱的替身》、《雾之恋》、《午夜丽人》、《幻影》、《创造命运》、《爱的根源》、《夏日寒风》、《都市恋歌》、《爱在深秋》、《谁可改变》、《捕风的汉子》、《酒红色的心》、《欠了你》……张国荣的《张国荣》也相当不俗:《始终会行运》、《MONICA》、《柔情蜜意》、《蓝色忧郁》、《不怕寂寞》(后三首据说是旧歌)、《缘份》,至于《H2O》算不算好歌就见仁见智了。阿SAM的唱片《新的开始》包括《新的开始》、《风中赶路人》、《父亲的钢琴》、《洋紫荆》等好歌。《徐小凤》也是一张很好的专辑,里面有《情比雨丝》、《电话》、《万里星河》、《风之路》等。陈百强的《摘星》慷慨激昂,是最难忘的禁毒歌曲,他还唱了深情的《画出彩虹》(在他后来昏迷住院时,歌迷们就在医院外播放了这首歌,可惜……)、奋发的《旅程》。还有,甄妮的《再度孤独》、《梦想号黄包车》,林志美的《偶遇》,林子祥的《莫再悲》,陈慧娴的《多少柔情多少梦》、《玻璃窗的爱》,雷安娜/彭健新的《停不了的爱》等等。
85年
85年一月,谭咏麟意气风发地在各大颁奖礼掠走了一大堆奖项,当然包括了实至名归的最佳男歌手奖。与此同时,又一张经典唱片《爱情陷阱》引起了疯狂倾销在“中文歌曲擂台阵”上连夺七周冠军,销量超过七“白金”(35万张)。就在他最风光的时候,张国荣悄悄加紧了追赶的步伐,精心炮制的《为你钟情》配合 LESLIE的第一次个唱推出,反应热烈,成为当年夏天最热的唱片,卖出二十五万张以上。84年就有人预言85年香港乐坛将成张国荣的天下,虽然没有成为现实,但张国荣无疑已成为谭咏麟最强对手。
就在谭、张两手遮了大半个天空时,他们各自所属的“宝丽金”和“华星”先后推出了新力军──第一届 “十九区歌唱大赛”冠军张学友和第二届“新秀歌唱大赛”冠军吕方。张学友第一首与歌迷见面的歌是《Smile again,玛丽亚》,反映不俗,首张个人大碟就叫《Smile》。张学友充满磁性的声音征服了乐迷,唱片在“中文歌曲擂台阵”上逗留二十多周,并超越三 “白金”销量(张学友现在要是想想自己的处女唱片,不知道会不会为今天羞愧?)!而“华星”则不惜工本地为第一次出唱片的吕方制作了透明大碟,吕方不负众望,唱片第一周就成为销量冠军。当年较突出的新人还有CBS新力的林忆莲,她以“日本妹”的包装亮相,最流行的歌是《爱情 I don't know》。影星刘德华则以一曲《只知道此刻爱你》初试啼声。
在乐坛新势力抬头时,许多歌手星运日沉(包括雷安娜也成了凋谢的昙花),然而不少成名以久的歌星依然展示着雄厚实力。陈百强年初推出了以《等》为主打歌的精选唱片,暑假期间的《陈百强──深爱着你》也相当受欢迎;林子祥的《林子祥创作歌集》从84年底热卖到85年头,当中不乏名作,稍后又以《十分十二寸》奠定串烧歌宗师地位;由蔡国权创作的《顺流、逆流》,不用说,大家都知道是小凤姐又一首经典歌曲;许冠杰的《最紧要好玩》也是当年水准较高的唱片。
梅艳芳在85年开始了她的“百变”。年初的《梅艳芳》封套就是一个短发墨镜加西装外套的男性化形像,年中就成了涂脂荡粉的“坏女孩”,引起一片哗然。不过,无论如何,ANITA迅速地扩大了歌迷数量,顺利地成为香港歌坛的新女王。
85年也是蔡国权最成功的一年,不仅为别人作了不少歌,自己也出了三张唱片:《一生爱你一个》、《蔡国权精选》、《风中暖流》。其中《蔡国权精选》为“白金唱片”,堪称蔡最好的唱片。
创作歌手周启生和伦永亮几乎同时出了个人唱片,《周启生23》成绩较好,在“中文歌曲擂台阵”上过前三名,伦永亮则不理想。另一位创作歌手郭小霖则带给我们一首很令人回味的《从不知》谭咏麟的《暴风女神LORELEI》在年底推出时却令人失望,除了《朋友》外,几乎没有别的歌可以流传至今。85年给香港粤语歌迷们又带来不少兴奋,看看这些歌就知道了:谭咏麟的《爱情陷阱》、《幸运星》、《火美人》、《情是永远着迷》、《此刻你在何处》、《雨夜的浪漫》、《朋友》;张国荣的《不羁的风》、《第一次》、《我愿意》、《为你钟情》、《少女心事》;陈百强的《等》、《深爱着你》、《盼望的缘份》、《恋爱预告》、《我和你》、《不再问究竟》;林子祥的《谁能明白我》、《每一个晚上》、《十分十二寸》;徐小凤的《顺流、逆流》、《风里的呼唤》、《献君千阕歌》;许冠杰的《星夜》、《最紧要好玩》、《心里日记》、《日本娃娃》;梅艳芳的《蔓珠莎华》、《似水流年》;张学友的《轻抚你的脸》、《情已逝》;吕方的《听不到的说话》、《你令我快乐过》;还有,陈慧娴的《花店》;林志美的《雨夜钢琴》;夏韶声的《空凳》;叶倩文的《长夜,My love goodnight 》;苏芮《谁可相依》;郭小霖《从不知》……
86年
86年初,“宝丽金”在《Smile》大获成功的激励下,迅速为张学友推出了第二张个人唱片《AMOUR-遥远的她》,唱片一面市,即引起抢购热潮,占据销量榜头名达七周之久,唱片中的《AMOUR》、《遥远的她》、《月半弯》、《单车少女》等在各流行榜一路过关斩将,风光无限。眨眼之间,张学友便成了阿伦与张国荣最强威胁,走红之快,连他自己都感到不可思议,欣喜之余,也常常害怕飞得高摔得狠。他的朋友兼对手吕方的第二张唱片晚些推出,虽然也卖了个 “白金”,但是很明显有不进反退的感觉,两者比较,张自然大占上风。他们举办了一个“双星演唱会”,场场爆满,很受欢迎。
另一新人林忆莲稳步上扬,一曲《放纵》为她带来第一个流行榜冠军,同名大碟也成为白金唱片。经过一年的努力,SANDY在乐坛站稳了脚跟。
外表俊朗的“新秀大赛”冠军杜德伟是“华星”力捧的对象,首张大碟《只想留下》反应尚可。“无线”的当家小生梁朝伟的《朦胧夜雨里》却一不小心卖出“白金”数字。不过,这一年最“凶猛”的新人当数刘美君,在低调下推出的《最后一夜》堪与小张的《Smile》相比,以三“白金”铸造了又一个奇迹。
在新人辈出的时候,一位原来被以为要“寿终正寝”的老歌手却枯木逢春,他就是罗文。凭着一曲家喻户晓的《几许风雨》,罗文又一次尝到了久违的“龙虎榜” 冠军的滋味,同名唱片也顺利登上“中文歌曲擂台阵”的榜首。唱片中还有一首冠军歌《浪淘沙》,是罗文与“华星”一班新秀合唱的,其中就有杜德伟。
林子祥这一年推出的唱片是《最爱》,总体感觉一般,《阿LAM日记》和《数字人生》玩了点噱头,《史泰龙LAMBO》更是疯狂得过了分,幸好还有正点的卢冠廷作品《最爱是谁》。徐小凤的《每一步》继续保持水准,《一脸红霞》、《每一步》、《冬》、《婚纱背后》、《城市足印》都是百听不厌的好歌。
许冠杰就有点不妙,唱片《热力之冠》招来一片批评,主要是过于通俗乃至庸俗,“代表作品”有《封佢做偶像》(描述同性恋者的作品)、《我的妹妹》、《皆因你无得弹》等。
而当红歌手的地位还是非常稳固。谭咏麟这一回没让歌迷失望,筹备大半年推出的《第一滴泪》无论词、曲、编都较上一张唱片有提高,基本达到《爱情陷阱》的水平,当中的佳作包括《世界停顿》、《第一滴泪》、《旧信纸》、《珍重》、《无言感激》等。张国荣则出了《STAND UP》和《张国荣-迷惑我》两张唱片,前者以快歌为卖点,较出色的作品有《打开信箱》、《黑色午夜》等;后者则更为精彩,包括了金曲《有谁共鸣》和《当年情》,此外,《烈火边缘》、《隐身人》、《迷惑我》也不错,张国荣还自己填词《爱火》。梅艳芳摇身一变,成了《妖女》,拉上《梦伴》师弟许志安和《爱将》 “草蜢仔”《将冰山劈开》,女歌手的No.1无可取代。陈百强约满“华纳”,决定过档EMI,“华纳”生气之余对他的《当我想起你》不作宣传,甚至封套上只见到一个女孩“Josephine”。不过,丹尼还是有群众基础的,《当我想起你》、《偶像》、《再见Josephine》仍相当流行,丹尼又多了一张白金唱片。而EMI为陈百强推出的首张大碟《凝望》在强大的宣传攻势下成绩喜人,唱片销量榜上连续蝉联冠军,《凝望》、《迷失中有着你》、《至爱》等传唱一时。陈慧娴也有进步,《反叛》是她事业上的一个小高潮,当中有俏皮可爱的《反叛》、《跳舞街》,更有感人情歌《痴情意外》、《Love me once again》、《与泪抱拥》、《忘记悲伤》等,唱片销出12万张。
在偶像派渐据上风,情歌泛滥的时候,另一种不同的声音如惊雷般响起,香港的乐队迅速成为了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他们的代表包括太极、达明一派、RAIDAS,也是一次全港性乐队大赛的前三名。太极七子人多势众,是86 年最受欢迎的乐队,主音歌手是雷有辉雷有耀兄弟以及邓建明。他们的歌声势较大,有一种痛快淋漓的宣泄感,却绝非歇斯底里的吼叫,不过他们的歌词常常是文理不通(填词人通常是因葵)。成名作是《红色跑车》,其后出唱片《迷》,内有《呐喊》、《迷途》(“金榜十大”冠军歌)等,销出5万张以上。由刘以达和黄耀明组成的达明一派虽然开始时受欢迎程度不如太极,后来却是成就最高的组合。以《惑星》、《继续追寻》等试探市场后,“宝丽金”决然为他们推出《达明一派2 》,主打歌是《迷惘夜车》,另有《Kiss me good-bye》、《迷恋》、《模特儿》等曲,为达明带来一张金唱片。RAIDAS的两位成员是作曲的黄耀光和主音陈德彰(后来曾与周慧敏相恋)。形像相对而言较贴近大众。他们的《吸烟的女人》在港九每一个角落广为传唱,吸引人的不仅是颇具个性的电子旋律,还有“御用”填词人林夕营造的意境。
其余乐队中有影响力的还有BEYOND、小岛、凡风等。由黄家驹、黄家强、黄贯中、叶世荣、刘志远组成的BEYOND被公认是演奏乐器的顶尖高手,家驹的嗓音也颇具感染力,他们第一首打入流行榜的作品是《昔日舞曲》。小岛曾以唱片《画匠》与太极、达明同在“中文歌曲擂台阵”占一席之地,可惜很快就散了。凡风一如其名,以民歌风格为主,他们的《萍水相逢》等曲在繁嚣的闹市中给人们带来片刻宁静。
以下是一些上面没有提到的好歌:叶德娴/陈洁灵的《千个太阳》;苏芮/夏韶声的《车站》;吕方的《求你讲清楚》、《每段路》、《只因我太痴》;刘美君的《最后一夜》、《午夜情》、《隔》;钟镇涛的《情变》……
87年
踏入1987年元旦,香港一批当红歌星纷纷推出新作,先有张学友、陈百强、林子祥,其后有谭咏麟、张国荣、林忆莲等。
张学友的唱片名为《相爱》,点题歌很特别,是改编自一首日文歌,然而作曲的是林敏怡。唱片中有《别恋》、《你每句说话》、《温馨》、《蓝雨》和《飞机师的风衣》等歌,总感觉有上一张专辑的影子,但水准却下降了。
陈百强的上一张唱片才出了不到半年,又急匆匆出了严格说来只有九首歌的《痴心眼内藏》,《驱魔大法师》、《冰封的心》继续暴露出唱快歌是丹尼的弱项,相反,《痴心眼内藏》、《情人》、《梦呓》、《约会》这些柔情慢歌他就驾轻就熟了。
林子祥精湛的歌艺令《千亿个夜晚》爆发绚烂的光芒,《海誓山盟》也是动人心弦的美妙情歌。
阿伦的《墙上的肖像》又以刘以达作品点题,当中还有《无边的思忆》、《千面女郎》、《情不变》、《曾经》、《痴心的废墟》等精彩作品,这是他又一张成功的唱片。
林忆莲的《激情》改自《Take my breath away》,演绎得非常出色,唱片中还有《决绝》等好歌。林忆莲正一步一个脚印地不断上扬。
而另一位很有希望的女歌手却不如人意,她就是陈慧娴。《贪贪贪》、《变变变变变》这些哗众取宠的歌完全不合她的歌路,抒情慢歌《去吧》、《天意》也并不算精品,再加上形象设计失败,被讥笑为“陈立品”(一个专扮演小角色的资深女电视艺员)。多年以后,慧娴还常提起这段不愉快的经历。
和吕方对比起来,陈慧娴还算幸运的。本来他上半年出的《痴恋》成绩不错,然而后来“华星”为他找来黎小田监制新唱片,为求突破,竟让他唱了垃圾一般的《爱令我变炭》,吕方从此沦为二流。
刘美君也不能完全令人满意,新碟名为《点解》(粤语的“为什幺”之意),大部分作品都很平庸,只有颂扬父爱的《一对旧皮鞋》还过得去。
钟镇涛前两年的《泪之旅》、《香肠蚊帐机关枪》反应不俗,87年初推出第三部曲《非洲黑森林写真集一日游》,无聊又傻气,虽有温拿名曲《今天我非常寂寞》压阵,唱片也卖不过“白金”。
上半年继续冒出不少乐队,成绩较好的只有郑敬基、陈少伟组成的“风云”,他们的《ANITA》、《COME DANCE WITH ME》等相当受欢迎,不过很快解散了。
BEYOND出了一张《阿拉伯跳舞女郎》,在“中文歌曲擂台阵”停留一周,成绩平平。
张国荣的《爱慕》与上一专辑相比略为逊色。
梅艳芳则成了“黑寡妇”,跳起了《似火探戈》。
而1987年夏季是令人难忘的,看看这些唱片就知道了:
叶倩文的《甜言蜜语》在“中文歌曲擂台阵”上榜大半年,《甜言蜜语》、《黎明不要来》等不厌百回听。
RAIDAS的《传说》不仅有富有特色的电子音乐作品《传说》、《某月某日》,还有感人肺腑的《别人的歌》、《倾心》。《别人的歌》将一个酒廊歌手不甘一生唱别人的歌,渴求唱出自己真性情的心态表露无遗,被选为当年十大“劲歌金曲”之一;《倾心》是乐队作品中的情歌经典,多年以后还被黄凯芹翻唱。
达明一派最精彩的《石头记》!堪称香港歌坛里程碑式作品《石头记》是同名舞台剧(一部穿梭时空,探讨人性、情欲之类的作品,黄耀明一人分饰两角)的主题曲,其影响直到今天,也许还有以后的几个十年。遗憾的是这首87年电台播放率最高的歌却无缘“劲歌金曲”总选。唱片中还有《马路天使》、《后窗》、《伤逝》等佳作。三“白金”的销量创下了乐队唱片的记录。
张国荣《Summer Romance 87》也是他最好的唱片,主打歌是《无心睡眠》,郭小霖作品,张国荣参加东京流行音乐节的选唱歌。这首歌横扫大小流行榜,并夺走“劲歌金曲”的“金曲金奖”。然而唱片中好歌还多的是,如《倩女幽魂》、《拒绝再玩》、《你在何地》、《共同渡过》、《情难自控》……过档“新艺宝”的张国荣取得开门红,喜获七”白金 “!
陈百强的《梦里人》也是很不错的唱片。《梦里人》原曲是其旧专辑《几分钟的约会》中的一曲《我爱白云》,经重新填词编曲竟然脱胎换骨;和关正杰合唱的《未唱的歌》是继《摘星》后又一“大气”之作,陈百强证明了自己唱这一类歌并不逊色;其它歌如《错爱》、《挥不去的你》、《我的故事》、《水手物语》等等都值得再三回味。
蔡枫华唱出了最后的一首经典歌曲《绝对空虚》。蔡枫华本身就是无线电视台的劲歌金曲的主持人,在年度劲歌金曲的季选中,发现他的一首歌居然被张国荣的一首歌临时顶替了,而这些名单是原先已经定好了的,(内地2005年7月也正在发生这种事情,某个大型颁奖典礼,已经定给歌手黄征并以通知他来领奖的某奖项,突然发给了别人,结果黄征的好友羽泉也拒绝参加领奖了。),据说当时张国荣有点得意洋洋,于是蔡枫华在自己主持的节目中说出了著名的一句话:“剎那光辉不等于永恒!”,由于得罪了张国荣,从此蔡枫华被打入冷宫并消失了,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蔡枫华出现在公众面前的都是疯疯癫癫语无伦次的,甚至最后在香港靠领取福利署的综援金来生活,甚是凄惨。张国荣在后来的《沉默是金》中唱道:“自信满心里,休理会讽刺与质问”以及“是非有公理,慎言莫冒犯别人”,大家可以体会其中的含义了。(我一向很欣赏张国荣,更是他的影迷,唯有这件事是一个疙瘩,毕竟一个才华横溢的歌手被逼疯了,即便他年少轻狂,惩罚也太严重了。)
林子祥的《花街七十号》中的《敢爱敢做》以林子祥独有的狂歌方式给人极大震撼。
林忆莲的《早晨……》是深受欢迎的温馨情歌,《灰色》为她首次夺得年度乐坛奖项,《灰色》更与张国荣的《无心睡眠》、蔡枫华的《绝对空虚》谱成了香港一段最震撼人心的“绝恋三部曲”。
张学友多路出击,不但出了第一张国语唱片,凭《旺角卡门》一片夺“金像奖”最佳男配角后,还接拍了一大堆垃圾影片。这回推出的粤语唱片《太阳星辰》又有退步,尽管《太阳星辰》和《沉默的眼睛》很受欢迎。
梅艳芳以较性感的形象出现:《烈焰红唇》。《装饰的眼泪》是一首绝对耐听的好歌。
谭咏麟也不甘人后,推出《再见吧,浪漫》。《Don't Say Goodbye》和《痴心当玩偶》虽好,难掩其余大部分歌曲的平庸。
达明、RAIDAS成功了,太极却不进反退,与原来的唱片公司谈不拢,几经转折才找到新主,出了《禁区》,反应一般,无论是歌曲质素还是原创精神都备受非议。太极有一首歌,只在电台播过,没灌进唱片,形容自己目前处境最为恰当:《沉沦》。
刘德华经一年沉寂后,《情感的禁区》销量接近“白金”,除《情感的禁区》外,《知己良朋》、《痴心错付》也是好歌,华仔终于在歌坛站稳脚根了。
杜德伟给人一个惊喜,由意大利人FARBIO CARLI 作曲的《等待黎明》传唱一时。
钟镇涛也令人高兴,他不再继续傻气的“旅程”了,《听涛》大碟面貌一新,好歌有林敏怡作品《诚恳》、温拿名曲《让一切随风》(伍佰曾改编为《爱你一万年》)等,唱片销量重上“白金”。
陈慧娴也一改形象,以一曲凄美的《傻女》留住歌迷的心。
这一年的新人没有创造张学友、刘美君式的奇迹,但也有相当不俗的,例如李克勤、吴国敬、黄凯芹、黄宝欣、BLUE JEANS等。作为第二届全港十九区歌唱大赛冠军跻身歌坛的李克勤歌声颇有点象他的偶像谭咏麟。“宝丽金”为他出了一张细碟《理想的开始》,见《谁愿分手》、《手表》反应不错,今年就出了大碟《命运符号》,其中多首作品都是李克勤自己填词的,包括《月半小夜曲》。吴国敬是乐队出身,一曲《玩火》大受青少年欢迎,《潜逃》的悲怆也被吴演绎得淋漓尽致,绝对要超过梅艳芳唱的另一版本《FAITHFULLY》。黄凯芹原是香港电台的DJ,这回出唱片相当成功,自己作词作曲的《伤感的恋人》令他一炮而红。黄宝欣的《浓情》是一首迷人的佳作,她与郑敬基合唱的《酒杯敲钢琴》更是家喻户晓,无怪乎唱片卖出“白金”数字。BLUE JEANS由三位大名鼎鼎的乐手黄良升、苏德华和单立文(后来演三级片《潘金莲》里西门庆的那位帅哥)组成,以《岂有此理》夺得亚太流行歌曲创作大赛香港区冠军。梦剧院由刘文娟、李敏组成,其清新的民歌风格令人心旷神怡,作品有《彩色相对论》等。这一年还出现了不少新乐队,如边界、COACOAS等等,但基本上都是一个月后就销声匿迹,让人难以记住。
老歌手基本上都在慢慢步向衰落,如罗文的《朋友一个》、徐小凤的《梦飞行》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86年在尼泊尔拍《卫斯理传奇》患上高山症几乎丧命的许冠杰也是一脸无奈,唱着《潮流兴夹BAND》时,心里也许在想:自己如何才能不被潮流淘汰?
88年
87年底,谭咏麟宣布不再领取乐坛奖项,然而88年初他推出的《迷惑》是他又一张经典唱片。最早送上电台的“《知心当玩偶》续集”《玩出火》名字不怎幺样,旋律歌词却绝对不差。唱片中有谭咏麟作曲的两首电影主题曲《偏爱》(与日本歌星早见优合唱)、《爱的逃兵》,水准甚高。快歌《万能的你》、《假刺激》琅琅上口,《BABY》和《不见不散》则是越听越好听的情歌。谭咏麟的唱片,往往最后一首歌最受欢迎,这次也不例外,梁弘志作曲的《半梦半醒》轻而易举地横扫大小流行榜。这张唱片在“中文歌曲擂台阵”(该唱片销量榜在88年 3月终止了播出)结束前的最后六个星期一直稳占冠军宝座,在后来三周的IFPI销量榜上也是第一。
相对而言,张国荣的新唱片就略为逊色了。上回起了英文名的唱片好卖,这回继续起英文名:《Virgin Snow》。唱片中最流行的歌曲是LESLIE首次作曲的《想你》,此外还有“百事可乐”宣传歌(张88年被挑选为“百事巨星”,应该是最早的百事巨星了)重新填词的《贴身》、《继续跳舞》、《最爱》等。这张唱片比《迷惑》迟几周推出,却当了四五周“跟班”,令人有少许失望。看来说张已压倒谭为时尚早。
林子祥的新唱片是《林子祥创作加流行歌集》,林子祥亲自谱曲的《每夜唱不停》诚意之作,令人感动,两首改编歌曲《深夜里》和《结伴同航》都是热门歌曲,演绎得非常出色。
陈百强的《陈百强》水准较上一张(《梦里人》)为低,充塞了一堆平庸之作,如《神仙也移民》(改编自BANANARAMA的《LOVE IN THE FIRST DEGREE》)、《漫长盼望》(自己作的曲)、《超越分界线》等,还有一两首垃圾。唯一给人的惊喜是《烟雨凄迷》,陈百强对歌曲寄寓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当时香港乐坛最红的乐队组合非达明一派和RAIDAS莫属,两者在88年初几乎同时推出了新专辑。达明的《我等着你回来》整体水平不低于《石头记》,《溜冰滚族》、《情探》(被称为《石头记》续集)、《今夜星光灿烂》、《上路》(黄耀明首次作曲)、《长征》、《那个下午我在旧居烧信》等都是达明迷不容错过也不会忘怀的作品。
RAIDAS的《危险游戏》则相形见绌,《没有路人的都市》虽然很受欢迎,却算不上一流佳作,更不用说《危险游戏》(88年的禁毒歌曲)和《人海中我是谁》了。不过RAIDAS毕竟贴近大众一点,而达明的唱片被批评“没有突破”,因此两者的销量旗鼓相当。 RAIDAS在出了这张唱片后不久就宣布解散。
颇具实力的BEYOND和太极也在年初先后推出新作。BEYOND的《现代舞台》收录了《旧日的足迹》、《冷雨夜》和《天真的创伤》等“温和”作品,减少了狂叫和控诉,表示他们正一步步走出“地下”。太极表现依然一般,只有点题歌《全人类高歌》能提起人们的情绪。
已经有了不错的开始的黄凯芹、吴国敬也出了唱片。黄凯芹再次一手包办词曲的《伴侣》、吴国敬的《酒店大堂》都是给人深刻印象的好歌。
88年上半年最引人注目的是新人的大量涌现。
亚洲电视台“未来偶像争霸战”的几届冠军先后有唱片问世,他们是张立基、甄楚倩和李达成。张的《你好吗》、甄的《深夜港湾》均不错(不过听过关淑怡后来演绎的《深夜港湾》的话,你会觉得甄楚倩的版本实在是相形见拙,完全没有那个意境)。梅艳芳的“师弟”许志安、伴舞草蜢(从这时起把“草蜢仔”的“仔”字去掉了)也有了自己的专辑。DJ魏绮清、周美茵,谭咏麟的伴唱李美欣+李珊珊+黄早慧,林子祥的伴唱蔡立儿也一哄而上。
新乐队方面:梦剧院以《飘去夏天》和《3/4日》 展现了她们的清新。由一群外国人组成的CITYBEAT出了一张粤语唱片,主音兼作曲John Loudon用不纯正的广州话唱的《土佬Johnny》引人发笑,表现父子情的《守望你》却相当感人。陈少伟和蒋志光、王利名又组成了一支“风云”,这次成绩较差,很快又解散了。此外,还有年轻人的组合FUNDAMENTAL、友谊接触等等。
三月底,商业二台作出了重大变革,全天播出中文歌。同一时间,香港乐坛的重要流行榜——“叱咤乐坛流行榜”开榜。这是一个自称最公正的流行榜,每周统计四大电台的歌曲播放次数,再加上乐迷投票的因素而排定三十名座次。在电台媒介的大力推介下,香港流行乐坛达至空前的繁荣,新秀老将齐齐加油,乐迷的选择也多了。
林忆莲的《READY》就是一张公认的佳作,可谓她真正成熟的标志。《滴汗》、《下雨天》、《最佳男主角》、《你是我的男人》等在流行榜上屡创佳绩。
钟镇涛新婚燕尔,老友卢永强为他填了《两点水》,简直是甜蜜无比,可谁又想到今天和章小蕙会反目成仇呢?
卢冠廷唱出了他并非最好但是知名度最高的《但愿人长久》。
BLUE JEANS起了中文名“蓝战士”,其大碟《蓝战士》一度夺取销量榜冠军。较为人熟知的是林振强填词的《人生酒库》。很多人由于受到网站上的文章以讹传讹的影响,把蓝战士和太极乐队分不清楚,甚至很多网站上写的都是太极乐队的《蓝战士》专辑。这里向乐迷澄清一下,蓝战士和太极是两个乐队,太极乐队也没有出过《蓝战士》这个专辑,《蓝战士》这个专辑是蓝战士出的,一些经典歌曲《蓝战士》、《人生酒库》、《无聊的游戏》、《岂有此理》、《下雨天》都是蓝战士的作品。
相对而言,杜德伟、张学友和徐小凤都叫人失望。FARBIO为杜作的第二首歌《ANIMA》(“灵魂”之意,大概是意大利语)比《等待黎明》差了一截,其它如《错了》等也是一般水准。张学友继续下滑,其《昨夜梦魂中》配器出色,无奈词曲苍白,让人听得难受,《天变地变情不变》(后来出了国语版《明日约定》)是学友的第一首“叱咤”冠军歌,却明显缺乏亮点。小凤87年凭《流下眼泪前》夺得她的最后一个年度歌曲大奖,然而88年的表现令人苦笑,《真爱又如何》改自《一无所有》,《重逢》改自《南泥湾》,都是不堪入耳。
香港乐坛最强的歌手在88年夏季展开了新的较量,精彩纷呈。
梅艳芳以雍容华贵的形象出现,新唱片《梦里共醉》有多首名曲的粤语版,如《梦里共醉》(《末代皇帝》)、《STAND BY ME》、《爱你等你》(《MAYBE IT'S you》)等。叶倩文以《美梦记心中》夺了三周“叱咤”冠军,后劲更是凌厉,《祝福》六周冠军让人眼红不已,《只有它》成绩也不差。《祝福》的巨大成功使叶倩文首次推翻了梅艳芳的垄断地位。
陈百强的《从今以后》本来也不错,碰上了《祝福》不免败下阵来,只当了几周“叱咤”榜亚军。他的唱片《无声胜有声》里还有《无声胜有声》、《孤寂》、《Don't cry for me》等好歌。
张国荣的《HOT SUMMER》没多大起色,但《HOT SUMMER》、《热辣辣》、《无需要太多》等在流行榜上还是相当风光。
谭咏麟的《拥抱》大碟销量也不错。《八十岁后》、《拥抱》、《水中花》均是流行榜的热门,《变奏》给人的印象也很深。
BEYOND的刘志远退出后,四人的组合推出了有转折点意味的唱片《秘密警察》,大众化的《冲开一切》、《大地》、《喜欢你》甚受欢迎,一举成为可与达明一派分庭抗礼的劲BAND。有人批评他们放弃重金属摇滚作风是“出卖理想”,BEYOND也很无奈,因为他们还要吃饭,还要继续生存下去。
而达明则出了《你还爱我吗》,风格略作改变,带给人一种热带的气息。大碟中还收录了反映畸恋的经典之作《禁色》、“《石头记》第三集”《半生缘》和《末世情》等作品。
许冠杰痛定思痛,终于推出一张由圈中朋友创作为主的唱片《SAM & FRIENDS》。其中最出名的自然是张国荣作曲,许张合唱的《沉默是金》,这一曲让阿SAM 荣获了久违的“十大劲歌金曲”和“十大中文金曲”奖。
达明作的《我是航天员》和BEYOND作的《交织千个心》比较,后者明显胜出。而许冠杰自己作的《不速之客》也有一定水平。
李克勤以《夏日之神话》首次夺取“劲歌金曲”季选,领奖时不迭地感激他的偶像谭咏麟,若非阿伦退出,这奖恐怕还轮不到他头上。同名大碟中还有《仍是老地方》和《大会堂演奏厅》等好歌。
陈慧娴在年初就传出准备退出歌坛出国留学的消息。唱片《秋色》中的一首《几时再见》(改编自《When will I see you again》)正是其心情的反映。唱片中最流行的是《人生何处不相逢》,而《凌晨旧戏》和《秋色》则是值得再三回味的佳作。
88年最突出的新人是年底初试啼声的关淑怡,其《叛逆汉子》和《冬恋》很受欢迎。不愧是歌唱比赛冠军,功底相当深厚。
以下是一些上面没提到的好歌:
林子祥的《真的汉子》,林子祥充满阳刚之气的又一经典之作,尤以与太极合唱的一段最令人振奋。温拿乐队的《千载不变》,温拿15周年纪念作品。钟镇涛、谭咏麟优美的曲调加上卢永强精彩的歌词使它成为歌颂友情的名曲。杜德伟的《忘情号》,拥有特长的前奏,整首歌把一个坐在列车上四出闯荡,却始终无法忘却已逝爱情的男人的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徐日勤和林夕,任何一个都是信心保证。陈慧娴的《JOLE TAXI》,改编自一首法文歌,最难得的是陈少琪的词也充满了法国式的浪漫。夏韶声的《结他低泣时》,借物喻人是林振强的拿手好戏,夏韶声的演绎为歌曲增色不少。达明一派的《今天应该很高兴》。挚爱的好友纷纷移民,热闹的圣诞夜如何还能让人高兴起来?
89年
香港流行乐坛经历了88年的辉煌后,歌迷们自然期盼89年会更激动人心,然而最后却未能如愿。
谭咏麟水平停滞不前,甚至有退步迹象。89年真正的全新专辑是《爱念》及《忘情都市》,与他前几年的经典唱片的水平相去甚远。《爱念》、《情义俩心知》、《独醉街头》等歌在芸芸阿伦作品中只能算小有名气吧?!而电台常播的《你知我知》等翻唱口水歌更是近乎垃圾了。
张国荣也出了不少唱片,真正“全新”的包括了《LESLIE》和《SALUTE》。前者包括了《侧面》、《由零开始》和《暴风一族》等精彩之作,后者则是翻唱LESLIE心爱的“别人的歌”,附带向作者和原唱者“SALUTE”,包括《滴汗》、《童年时》、《从不知》等,经过张国荣精心演绎的作品果然不同凡响,大部分歌曲都超越了原先的水准(与关淑怡后来的翻唱专辑《Ex“All Time Favorites”》堪称香港乐坛经典之作,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至今无人能及。谭咏麟后来出过一张《我们一起唱过的歌》翻唱专辑,实在是不堪入耳。)。89年的张国荣真正完全彻底地压倒了谭咏麟。但是,他的表现并不能说是自己的最佳水平。年底,在《风再起时》,张国荣无憾无悔地宣布引退了。
梅艳芳88年被叶倩文杀败,89年卷土重来夺回了“女王”宝座,但谁都看得出她已是强弩之末。《淑女》矫柔造作的造型并不讨好,《夕阳之歌》与陈慧娴的《千千阙歌》闹了“双胞胎”(其实还有蓝战士的《无聊的游戏》),被普遍认为稍逊一筹。(近藤真彦的《タ烧けの歌》被改编过这三个版本,另外还有张国荣和杨千桦,甚至还有谭咏麟唱过,此歌堪称香港歌坛改编歌曲一奇)。
陈百强88年的两张唱片显示了不凡的表现能力,89年却走向平庸。刚举办了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广州演唱会的他推出了《冬暖》,《盼三年》、《感情到老》、《长伴千世纪》感觉尚可,却没有什幺出彩之处;《爱的伤痕》又一次证明他不宜唱快歌。这也是他在EMI的最后一张个人专辑,然后他回到了WEA。陈百强回巢后推出了《一生何求》,除了点题歌外为人熟知的歌很少,实际上《对不对》和《心碎路口》还是不错的,只是唱片中另有不少糟糕的作品。
叶倩文则是比较令人失望的,只唱了《面对面》、《最暖是我家》这些默默无闻的歌,全无去年的威势。
相比之下,林忆莲和陈慧娴的成绩就好得多了。
林忆莲的《依然》是年度的“金曲”,快歌《烧》、《讲多错多》也非常流行。
陈慧娴的“告别专辑”《永远是你的朋友》引发了抢购狂潮,据传有接近七白金的销量,当中好歌如云:《千千阕歌》、《最后的缠绵》、《夜机》、《Dancing Boy》、《冰点》、《真情流露》……
前几张唱片均突破白金销量的达明一派,其《意难平》只为他们带来一只“金唱片”,不过《忘记他是她》、《四季交易会》、《天花乱坠》、《爱在瘟疫蔓延时》等曲还是非常出色。年底推出的《神经》则又卖出了一个“白金”,其中收录了《天问》、《十个救火的少年》和刘以达第一次“开金口”唱的《排名不分先后左右忠奸(无大无细超)》。
BEYOND以一曲《真的爱你》再夺年度的歌曲大奖,声势已经超过了达明一派。他们的《岁月无声》、《逝去日子》等歌曲也很受欢迎。
在BEYOND、达明的掩盖下,太极也不甘示弱,唱出了一首感人肺腑的《留住我吧》。
“蓝战士”后劲不足,《奇遇》、《人到无求》等不太为人接受。他们很快就“散BAND”了,最离奇的是单立文后来竟成了三级片明星。(不过2005年太极乐队又进行了重组,单立文据说加入了新的太极乐队)。
CITYBEAT的新唱片与上一张相比并不逊色,有相当不错的《暖流》、《追寻》、《表演过后》等,无奈市场反应未如理想。CITYBEAT随后就在香港乐坛消失。刘诺生(John)从事作曲,他第一首作给别人唱的歌就是《爱念》,填词的是原“友谊接触”成员张国祖。
另一支较受欢迎的组合“梦剧院”在唱出《片雾片雨》、《天生一对》等作品后也宣布解散。
香港乐队风潮渐渐消退了。
老歌手们的表现比较糟糕。许冠杰算是好的了,虽然没有再创高峰,但是它的《阿郎恋曲》仍是令人难忘的佳作。徐小凤的《一缕情丝》无法引起人们的注意。
林子祥整年都没有什幺歌能让人留下深刻印象。
而罗文、甄妮、关正杰等基本上销声匿迹了。
当然,也有歌手给人们带来了惊喜,张学友就是。虽然他过去一年处于低谷,唱片滞销,电影也不卖座,几乎令他失去前进的信心,但是89年他终于重新奋起了,首先,他凭着《Linda》、《Cry》、《给我亲爱的》(与陈慧娴合唱)唤回了人们的注意,然后,在年底,《只愿一生爱一人》唱片使他回到了顶尖歌手之列。这张唱片除点题歌曲外,还有《夕阳醉了》、《亲亲》、《忘情冷雨夜》、《你没有错》等脍炙人口的歌曲。
久违的周启生,给歌迷们带来了《天长地久》和《又是下雨天》这样醉人的作品。
钟镇涛推出了他在“宝丽金”的最后一张专辑《看海的日子》,收录了改编自《Right Here Waiting》的《红叶斜落我心寂寞时》,甚为流行。
89年外貌还是非常俊朗的刘德华,一改风格以摇滚味道的《我恨我痴心》打进流行榜,这个勇敢的尝试至少是没有失败。拓宽歌路而且为歌迷所接受,使刘德华没有成为第二个吕方,也为他走向成功创造了基础。
李克勤的表现也令人刮目相看,《此情此境》和《一生不变》两张唱片都有不俗的销量。《深深深》、《蓝月亮》、《一生不变》都是热门之作。
苏芮创造了在香港歌坛的最后辉煌,夺取了“叱咤乐坛流行榜”的“至尊歌曲大奖”。凭什幺?《凭着爱》。
关淑怡乘胜前进,唱出了她最经典传唱的歌《难得有情人》并首夺年度歌曲大奖。
草蜢也有进步,《红唇的吻》、《岁月燃烧》、《ABC》 颇受年轻人的欢迎。
89年的新人中,有两个人,在华语歌迷中可谓众所周知,首先自然是和其它新人根本不同档次的王杰,另一个,就是今天的超级“天后”王菲,当时用的是艺名王靖雯。
89年早已大红大紫的王杰,在香港推出了首张粤语唱片《故事的角色》,将他赖以成名歌曲一一转成粤语版,例如《故事的角色》、《是否我真的一无所有》、《可能》(《安妮》)、《几分伤心几分痴》(《一场游戏一场梦》)以及和林忆莲合唱的《温柔的你》(《你是我胸口永远的痛》)、《还有》(《结束》)等等,自是大受青睐,使王杰成为又一个首张香港唱片销量即超越三白金的歌手。不过这一下干得太狠了,第二张唱片就难以为继,尽管《谁明浪子心》因为在唱片中较为突出而获得了“十大中文金曲”和“十大劲歌金曲”奖,大力宣传的《为何分离》、《深深的创伤》、《继续行》等虽然也不错,与上一张唱片的歌比起来还是差距不小。
王靖雯则是以温柔、清新的风格和那不怎幺准确却让人听得舒服的粤语在乐坛起步,她的《无奈那天》相当引人注目。
其余的如郑瑞芬、仇云峰、李健达等就没闯出名堂来。但是,他们还是有一些歌是震撼人心的,例如李健达的《也许不易》(这首歌绝对要比罗大佑的原曲《你的样子》和来自同一部电影的《阿郎恋曲》好)、仇云峰的《半假半真》等等。
彭羚的歌声也是在89年出现在众多歌迷的耳边,那是阮兆祥的《在我心深处》的和音,真是仙子般的声音(可惜她红了以后倒越唱越难听了)。
新的乐队组合不如人意,小有成绩的是伦永亮亲手栽培的二人女子组合Echo,当中有今天相当有名的李蕙敏。另外,离开了BEYOND的刘志远和朋友梁乔柏组成了“浮世绘”。可惜两者都是很快便无疾而终。
89年有一件趣事,商业一、二台的DJ们各出了一张唱片。张丽瑾的《留给最爱的说话》(郑丹瑞旁白)和欧阳德勋(曾是“新秀”季军)的《原谅我记不起》是其中的佳作。
当然,89年在神州大地上的风波并不是什幺有趣的事。它对香港娱乐界的影响非常大。在整个期间,香港歌坛的主旋律是站在政府对立面的,夏韶声的《妈妈我没有过错》、吴国敬的《在那遥远的地方》就是那时的产物。风波过后,又有《为字由》(群星)、《漆黑将不再面对》(卢冠廷)等。唱片市道一片惨淡。《一生何求》有“双白金”的销量已被认为是极好的成绩。直到最后几个月才渐渐复苏,但是香港的流行乐坛在89年之后再也无法重现真正的繁荣了。
90年代初
在迈入九十年代之际,张国荣毅然引退了,香港流行乐坛顿时陷入山中无虎的“战国时代”。作为现代粤语歌开山祖师的许冠杰已经无意也无力当老大,在90年初出了一张《香港情怀》,用拿手的说教和谐趣风格劝导人们要《同舟共济》,《话之你九七》还是要留在香港,《香港制造》是世界最好的。然后就进入了近乎 “休眠”的状态,到他宣布退出乐坛为止,其间只有一首《沧海一声笑》给人留下少许印象。
谭咏麟宣布不领奖才两年左右,影响力逐渐下降。尽管他还是相当受欢迎,但已经不是那个叱咤风云的香港乐坛第一人了。无论如何,90年他的这些歌值得热烈鼓掌:《艺海浮台》、《卡拉永远OK》、《梦仍是一样》、《明天仍要继续》、《也曾相识》、《一生中最爱》、《难舍难分》、《世外桃源》、《爵士怨曲》、《理想与和平》、《地狱天使》……
91年谭咏麟较精彩的歌主要有《情人》、《俗世洪流》、《Elaine》、《小说人生》等。可是毕竟歌迷在一代代成长,而他又是抱着以过来人玩音乐的方式在乐坛存在,已经退出一线歌手行列。
(某些人说:他的嗓音已无复五年以前的美妙,事业也在滑坡,退出了顶级歌手的行列。实在是一厢情愿的说法,君不见后来推出的卡拉OK大热歌曲《讲不出再见》相当有难度,我曾见过翡翠台某个电视节目上某位小天王居然唱不上去,反观我们谭老伯唱此歌的时候脖子都没看见青筋,再看看97年演唱会上谭老伯又唱又跳,更有甚之,2004年谭老伯甚至和刀朗搞到一起唱《2002年的第一场雪》去了。其实谭老伯的嗓子一直是公认的好,男人这东西,保养得好的话,越老越有味道,谭老伯的嗓子越老鼻音越好,听起来越有共鸣和认同感。事实也证明了作为一个歌手,一旦不再出专辑了,嗓子确实很容易坏。远的比如张国荣张哥哥, 2000年或是2001听他在翡翠台劲歌金曲中复出唱歌,我当时非常心酸,真的嗓子倒掉了。近的比如最近频频出现的姜育恒大叔,嗓子早已不像样子了,不过人家舞台技巧好,加上《跟往事干杯》和《再回首》确实人人会唱,所以一到高音的时候,姜大叔就把麦克风如奥林匹克火炬般高高举起,名为让歌迷一起唱,实际上大家都心照了。)
陈百强唱了《一生何求》后也许发现自己年纪已经不小,竟然悲叹《试问谁没错》:“试问谁于欢欣里,加上万般痛楚,试问谁令我一生如此结果?!”对于一个实力相对较弱的偶像派歌手,“老”是最可怕的。他随后以哗众取宠的《南北一家亲》企图挽回,无奈这歌实在难听,效果适得其反。《天生不是情人》、《只因爱你》这些典型情歌也反应平平,倒是同样慨叹人生的《对酒当歌》(此曲是他88年作给林志美的《十四小时》重新填词而成)、《一生不可自决》还能引起一些共鸣。
钟镇涛转投新公司后出了《甘心》,然后走向沉寂。
乐坛的老大哥林子祥却显露了英雄本色,90年,他的《日落日出》、《似梦迷离》是不可多得的情歌精品;91年,充满阳刚之气的《男儿当自强》成为家喻户晓的劲歌,《情深再别提》温柔中带有硬朗,正符合越听越有味的阿LAM风格。
无论这批老歌星如何努力,他们的受欢迎程度已经普遍下降,乐坛的更新换代已是大势所趋。
李克勤曾被认为是谭咏麟的接班人,可惜他却未能把握机会一举登顶,反而走向平庸。90、91年他较出色的歌有《眷恋》、《破晓时分》、《后会有期》、《My Shirley》、《红楼梦》等,《护花使者》之类的快歌并非其所长,可算失败之作。
89年的“最有前途新人”王杰三鼓而竭,《人在风雨中》、《流浪的心》、《心痛》……,人们发现王杰在香港乐坛越来越没有前途了。(王杰直着嗓子唱歌的风格在香港乐坛只能算是昙花一现了。)
杜德伟从89年起就“以我为主”,不怎幺顾及乐坛的主流,《夜半一点钟》、《影子舞》就是典型。到90年代初,他已落入半红不黑的尴尬境地。不过,他唱的《Because I Love You》和《准我》还是相当动听,《夜半一点钟》颇有罗文当年《激光中》的感觉。
黄凯芹在90、91年间有几首颇为精彩的作品,如《情深缘浅》、《情未了》(与周慧敏)、《伤尽我心的说话》、《雨中的恋人们》等。他是香港歌手中较有才气的,唱功相貌都不差,但他过重的书卷味和内向的性格注定了他不可能大红大紫。
张学友无疑是很有实力,无奈他89年刚刚翻身,元气未复,更何况90年的《再度重遇你》、《地震》、《梦中的你》等并不足以让他在乐坛的地位有太大改观。直到91年他才达到了事业曲线的上升拐点,那是《每天爱你多一些》带来的。而《一颗不变心》、《壮志骄阳》、《情不禁》则对其飞速发展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学友极喜欢的《李香兰》是一首难得的佳作,不过当时不怎幺引人注目。
最后,刘德华乘虚而入,抢去了“最受欢迎男歌手”的宝座,一坐就是几年。刘德华虽然唱功声线平平,但胜在外表英俊,而且还有一批广受欢迎的好歌助阵:《再会了》、《缘尽》、《可不可以》、《绝望的笑容》、《爱不完》、《再吻我吧》、《一起走过的日子》、《不可不信……缘》……
女歌手方面,受欢迎的重心也逐渐向年轻人偏移。
曾经唱出不少意味深长的好歌的“小凤姐”已是江河日下。她的《双城记》、《变色感情》虽然也不错,但已挑不起歌迷购买的兴致。91年推出《文明泪》后,徐小凤逐渐淡出歌坛。
《友谊太阳》、《鲁冰花》等曲让人依稀记起,歌坛上有一个曾经很红的甄妮。
已霸占头把交椅多年的梅艳芳也到了退位让贤的时候。浓妆艳抹的《封面女郎》(90)已难以提起乐迷的兴趣,《欲望野兽街》(91)更被指为走火入魔。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梅艳芳演绎平实深情的歌曲还是非常感人的,例如:《心仍是冷》、《似是故人来》、《回首已是百年身》等。《回首已是百年身》可以认为是梅艳芳的“《千千阕歌》”,当中有“说不出离愁,只好摇头,微笑中走开挥挥手,再会说了,再莫要管以后,这一刻的光辉,已足够。”的句子。梅艳芳和陈慧娴一样,似乎真是要退休,可是几年后又卷土重来了,声称那时只是“告别舞台”。
登上女歌手王座的自然是叶倩文。她以一批改编自台湾歌曲的作品扬威各大流行榜,如《诺言》(《其实你不懂我的心》)、《珍重》(《说声珍重》)、《秋去秋来》(《哭砂》)等。不过,她最成功的歌曲则是电影《秦俑》插曲《焚心以火》,这首顾嘉辉黄沾的心血结晶为叶倩文夺取了90年的“劲歌金曲”金奖。
其余女歌手的表现与叶倩文相比有一段距离。林忆莲本来颇有实力,可唱的大多是一些走火入魔的作品(如《烧》、《倾斜》、《疯了》、《心野夜》等),让人心动的只有《前尘》等寥寥可数的一两首歌。
关淑怡也缺乏后劲,只有《爱恨缠绵》、《仍是那幺深爱你》、《恋一世的爱》、《一切也愿意》等几首歌还差强人意。
王靖雯也没有多大进展,只能默默等待机会,90-91年她唱出的作品有《又继续等》、《借口》等。
达明一派在91年初宣布解散,他们在香港乐坛奋斗了五年,留下的影响是同时代的乐队难以企及的。可惜他们这最后一年的表现是失色的,象《我爱你》、《恐怖分子》等算是较为流行的作品无法与他们全盛时期相比。
太极依然是平平庸庸,不上不下,90-91年的《乐与怒》、《一切为何》及《Crystal》还是相当经典的作品,而且这段时期的作品听起来充满了一种哀愁和无奈,这些歌都由邓建明主唱,看来是想尝试改改原来阳刚的风格。
而BEYOND在为数不多的乐队组合中以较大优势领先,他们的《光辉岁月》、《俾面派对》、《AMANI》、《灰色轨迹》等很受歌迷的喜爱。
年轻的草蜢以《失恋》、《心中的歌》、《LONELY》等曲取得不少同龄人的欢心,不知不觉间已成为唯一可与BEYOND比美的组合。
90年代初,新人涌现了不少,有几位后来还发展不俗。
曾在一次歌唱比赛中获奖的曾航生颇红了一两年,他的《永远幸福》和《浮云梦》是相当不错的作品。
黎明在“新秀歌唱大赛”获得季军(当时的亚军是许志安)后,一直没有公司愿意为他出唱片。幸好90年“无线”让他演的几部剧集大受欢迎,“宝丽金”灵机一动让他“演而优则唱”,结果一炮而红。在歌坛已是《人在边缘》的黎明,与你《相逢在雨中》,《亲近你》,唱出《特别的歌给特别的你》,《如果这是情》,只是《无名分的浪漫》。一串拙劣的造句后,再说说91年的黎明。当年,“宝记”见他羽翼渐丰,曾拉出去与刘德华单挑,结果《对不起,我爱你》、《Oh!夜》与《爱不完》、《再吻我吧》斗了个难分难解。91年黎明还有《人在黎明》、《为什幺我们只是朋友》、《今夜你会不会来》等大热歌曲。
同是靠靓仔取胜的郭富城是91年底才杀回香港的,当时他唱的是国语歌,一曲劲歌热舞的《对你爱不完》迷死不少香江少年,中分式锅盖头也成了一种时尚。
彭羚91年有了自己的个人专辑,《爱过痛过亦愿等》、《寻觅在兜转的一生》等曲很好地展现了潜质。但真正走红要等到94年的《让我跟你走》,当时王菲因生产而暂别歌坛,彭羚短暂占据了香港歌坛第一女歌手的位置,1996年初彭羚结婚并淡出歌坛。
郑秀文91年出道,一曲《不来的季节》引来不少掌声,但是乖乖女的形象一直走红不了,93年开始她改走前卫路子,如《CHOTTO等等》、《叮当》等劲歌热舞使她迅速窜红。1995年的《舍不得你》使她成为最炙手可热的红星之一,随后的几年郑秀文稳步前进,地位一直很稳固,在九十年代中后期,甚至对王菲地位构成了威胁。
刘锡明和张卫健分别于1991年和1992年出道;当时都已主演了无线电视台数部电视剧并开始走红;处女作《是缘是债是场梦》和《真真假假》都打上排行榜榜首(这非常难能,尤其对于新人来说);都被评为当年度最佳新人;首张及次张唱片都有白金销量。这两位走势大好的新人,自推出了几首流行了的歌曲后就销声匿迹。张卫健倒是还常在电视上露面并于今年重出江湖,而刘锡明,大家似乎已经把他忘了。
此外,黎瑞恩、韦绮珊、李国祥、蔡兴麟等也在乐坛或长或短地呆过一段时间。
轰轰烈烈的乐队风潮在90年代初已经过去,即使偶然冒出一两支新的,通常也很快消失了踪影,如新青年、FACE TO FACE等等。
在90年代初香港乐坛的“乱世”下,不少已很久不出唱片的歌手纷纷有新歌甚至新唱片推出。
伦永亮90年推出了《钢琴后的人》,有多首作品打上流行榜,成功为他赢得“叱咤乐坛流行榜”男歌手金奖。不过,作为香港流行曲创作队伍的骨干,伦永亮竟以粤语版的《你知道我在等你吗》作主打,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原创力量的薄弱。91年他的《情暖情醉情牵》未能再创高潮。
曾单独发展,又组过新“风云”的蒋志光(无线剧集《楚汉骄雄》中张良的饰演者,很眼熟吧,后来不唱歌了,拍过太多电视剧了),两首合唱歌均创下佳绩,就是《相逢何必曾相识》(与韦绮珊)和《皇后大道东》(与罗大佑)。
叶德娴在《音乐工厂之皇后大道东》中的一曲《赤子》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数年前出过《我的SARA》的温兆伦,90年以改编自《分手摆在胸口》的《没有你之后》成功争取了部分歌迷,之后,为电视剧《今生无悔》配唱的插曲《从未试过拥有》和《仍是痛在我心的你》也可圈可点。
宣布退出乐坛一年多后,由于仍然和唱片公司有一张专辑的合约,陈慧娴在91年的夏天回到香港推出了新歌《飘雪》。哀怨缠绵的旋律,恰到好处的演绎,再度让舍不得让她离开的歌迷如痴如醉。
90年代初,香港的原创作品比例持续下降,相反台湾的流行歌曲创作却出现一个高潮,于是有了宝岛流行音乐的大举进军香港。象童安格、伍思凯等纷纷在港推出唱片,都得到歌迷热烈捧场。罗大佑的“音乐工厂”系列也获得不俗的销量。用台湾的国语歌改编成粤语歌也成了一股潮流。除了上面提到过的歌曲之外,《耶利亚女郎》、《梦醒时分》、《想念你》、《我把心遗落在1989》、《我悄悄的蒙上你的眼睛》甚至《只有分离》等都有了粤语版。《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在 86年就曾有林忆莲唱过粤语版,90年谭咏麟关淑怡又唱了另一套粤语歌词。
同时,一些香港歌星也先后开辟了台湾市场,例如林忆莲、杜德伟、草蜢、刘德华、黎明等。林、杜后来甚至以台湾作为发展基地。
92年是“四大天王时代”的正式开始。“四大天王”的称呼实际上在郭富城还没出粤语唱片时就流传开了。由于郭发展势头迅猛,而乐坛大部分歌星的表现不佳,因此就有好事者把他和刘、黎、张这几位香港最红的歌手并称“天王”,没想到他们竟然霸占乐坛十数年依然屹立不到,足见今天的乐坛是何等的缺乏活力和生气。(今年是2005年,仍然见到刘大叔活跃在舞台上,张大叔的音乐剧也遍地开花,郭大叔的光头演唱会魅力不减,只可惜梨大叔已经不在乐坛这个小生产队里混了,全身心投入到电影圈这个城里买稻种去了。看看现在乐坛,除了陈奕迅还算能歌之外,所谓的新的四大天王,他们自己不觉得自己很寒掺吗?)
92年,郭富城逐渐把发展重点移回香港,并推出了首张粤语唱片,其中《第四晚心情》、《我为何让你走》分别获得“十大劲歌金曲总选”和“十大中文金曲”的歌曲奖,其余歌曲都不怎幺流行。很明显他在四人中是声势最弱的。
黎明则有《我的亲爱》、《我来自北京》、《但愿不只是朋友》等“年度金曲”,《我会象你一样傻》、《一夜倾情》、《我爱ICHI BAN》也颇受欢迎。
刘德华上半年发展不顺,唱片《爱的空间》反应平平。幸好后来跳槽“华纳”,推出《真我的风采》才稳住阵脚。他以《长夜多浪漫》(实际上是91年的歌)、《真我的风采》、《独自去偷欢》等在年度颁奖礼上出了不少风头,并蝉联了“十大劲歌金曲最受欢迎男歌星奖”。
论到实力和销量,张学友自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的《真情流露》唱片使他成为香港第三个单张专辑超越“八白金”的歌手,唱片中十首歌竟有九首成为流行榜大热,包括《爱得比你深》、《分手总要在雨天》、《偷闲加油站》、《相思风雨中》、《暗恋你》、《明日世界终结时》等。而下半年的《爱.火.花》还没有推出市面就有“六白金”的订单,当中的《还是觉得你最好》、《你是我今生唯一传奇》也为学友赢得不少奖项。这两张唱片的佳绩显然是香港乐坛的最后辉煌。张学友的耀眼表现令广播界的女强人俞铮振奋不已,在“劲歌金曲总选”颁奖礼上称他为“歌神的接班人”,当时她正要为他颁“金曲金奖”(《分手总要在雨天》)。
香港的第一个“歌神”许冠杰在92年初,乐坛新时代到来之际宣布《急流勇退》。香港最大的两家唱片公司“宝丽金”和“华纳”各自推出旗下歌星演唱许氏名曲的唱片,以纪念他为香港流行乐坛作出的贡献。
第二位“歌神”谭咏麟依然在唱,但是由于他玩票式的状态,歌曲质素、影响力已今非昔比。
已经滑入低谷的陈百强也准备退休,然而不幸的是就在灌录最后一张唱片的期间呵药昏迷,大约一年后逝世,年仅35岁。他留给人们的最后一首歌叫《亲爱的你》。
林子祥的新唱片尽管销量平平,却出乎意料地出色,包括他的第二首串烧歌《街头霸王榜》和电视剧插曲《改变常改变》、《人海中一个你》,还有《将心意尽诉》等。像这种从头到尾感觉良好的唱片以后也很难找到了。
李克勤在唱了《只想你会意》、《MY MELODY》、《红日》等一堆还不错的作品后毅然转投“星光”,星途没走多久就开始暗淡了。李克勤是四大天王的最大牺牲品。在九十年代前半段,李克勤仍是香港乐坛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如《一千零一夜》、《眷恋》、《破晓时分》、《红日》、《护花使者》、《回首》、《为你流泪》等都是喧挠一时的名曲。在当过一段时间节目主持人之后,现在李克勤仍活跃在乐坛,并于2004年也就是10年之后终于获得了香港男歌手的第一把交椅,应该说李克勤是目前香港乐坛唱歌功力和技巧运用的最好的男歌手。
黄凯芹也选择了“飞图”,出了第一张唱片《晚秋》,在偶像明星横行的时代,有实力但却缺乏宣传的黄凯芹很快就消失了。
叶倩文在女歌手中还算一枝独秀,有《潇洒走一回》、《红尘》、《情人知己》等冠军歌。
越来越背离大众的林忆莲只有《没有你还是爱你》、《不如重新开始》等曲,已经无法对叶倩文构成威胁。1993年她与李宗盛结婚并因怀孕停唱达一年半之久,当她重新回到香港乐坛时却发觉歌迷已将她忘了。
陈慧娴正式推出了新专辑《你身边永是我》,没有给人带来惊喜。
王靖雯凭《容易受伤的女人》一炮打响,王靖雯在歌坛几年的奋斗终获成果,并且在名成利就之后用回原名王菲。1994年王菲歌风大变,不仅舞台造型非常前卫,歌曲也表现出很强烈的随意性,甚至象《浮躁》这样几乎没有歌词的光哼哼的歌也能获得认可。由此王菲人气更上一层楼,取代叶倩文成为香港乃至东南亚最受欢迎的女歌星,从此步入天后坦途。
BEYOND依然是香港的头号乐队,但是他们已经远赴日本发展了,毕竟香港乐坛已经不适合这种乐队发展了,他们在92年仍然有《长城》、《遥望》等经典作品面世。一年后,即93年,BEYOND灵魂人物黄家驹在在日本做电视节目时严重跌伤,一周后在香港去世。黄家驹的英年早逝使BEYOND乐坛失去主心骨,之后乐队其它三人黄家强、黄贯中和叶世荣虽然继续在香港乐坛打拼,但明显不是从前的BEYOND了。
另一支活跃的组合则是草蜢(注意是组合,而不是乐队,香港乐坛以后已经不会再有乐队了,组合很多),《又爱又恨》、《永远爱着你》都是相当流行的。
92年并没有什幺出色的新人(以后更少了),较引人注目的是二重唱张智霖(三级片皇帝曹查理的外甥)和许秋怡,他们的《现代爱情故事》和《片片枫叶情》红遍了粤港大地。
在注重外表多于实力的“新时代”,五音不全的何婉盈也凭改编自《萍聚》的《再见亦是朋友》(与曾航生合唱)到处扬威。香港的流行乐坛越来越叫人失去信心。此后的香港乐坛乏善足陈,整个世界的流行乐坛都在失色,令词作者们难以找到好曲改编,而本地的创作虽逐年增加,质量却越来越差,只有《哪有一天不想你》等极少数作品偶尔露峥嵘。
台湾四小天王林志颖、吴奇隆、苏有朋和金城武,他们都在台湾成名后分别于92至93年间杀奔香江,其中尤以林志颖和吴奇隆走势最好,一度逼近四大天王,吴奇隆还专门学习粤语并推出过粤语唱片且销量甚佳。但不久又分别退返台湾,眼看即将掀起的一场风暴自然消亡。
“四大天王”一直保持明显优势,几乎所有好一点的歌都让他们“抢走”了,其余歌手欲求发展倍感困难。到了今天,香港的乐坛呈现一派虚假的繁荣,向我们的耳朵拼命充塞的常常是一堆苍白无力近乎垃圾的“歌曲”和“歌声”。
今天,张国荣、梅艳芳、罗文、黄沾、陈百强、黄家驹都已经驾鹤西游了,作为一个从七十年代末就接触香港流行音乐的歌迷,每当听到这些熟悉的名字,都只能深深地叹息一声,然后在无奈中一次又一次地回忆那让人感动的老歌,那让人感动的香港歌坛的昨天。
台湾乐坛的黄金十年
引子:民歌运动
六十年代的台湾乐坛由于版权法的不健全,很多唱片公司可以随意翻版国外的唱片,真正投资本土音乐的人在当时少之又少。60年代初,台湾当局全面禁止并管制台语歌谣,使得本土音乐发展归于停滞的边缘。年轻一代已日益习惯于聆听外来旋律,本土文化的印记已经渐渐在外来文化面前磨灭殆尽。
六十年代末期,台湾乐坛上涌现了一批具有划时代影响的词曲刨作者,最为著名的当属庄奴与左宏元。他们对于本土原创作品的关注和努力,在当时倍受音乐界的瞩目。本土创作上的起步,带动了一批歌手的发展,姚苏蓉、邓丽君、凤飞飞、甄妮、崔苔菁都是当年风光一时的歌手。此外像当时集创作演唱于一身的刘家昌更是备受歌迷们的喜爱。《云河》、《月满西楼》、《爱的路上千万里》均是当时深植人心的佳作。
虽然本土创作有了起色,但国语歌在形式上依旧无所突破。灯红酒绿、浪子心声、酒廊怨妇仍然是当时创作的主题。所以在无奈之余,70年代初乐坛上依旧流行翻唱西洋歌曲风,像黄露仪(黄莺莺)、苏芮均是当年翻唱中的佼佼者。
1976年的冬天,归台的青年画家李双泽在一次演唱会上,向观众席上投掷可口可乐,并激愤地喊出“唱自己的歌”。很多的人以此作为台湾民歌运动的开端。同年,一个叫杨弦的年轻人以其对音乐的独特见解,在国语乐坛上掀起了轩然大波。他的作品在词方面,大量采用了当年颇受欢迎的现代诗人余光中的诗作。为了能更突出作品的现代感,杨弦借鉴了大量的西洋乐器在作品中,并在音乐上打破了以往国语作品陈旧的刻板主题,使得作品更加简单平实、朗朗上口,融汇出一种全新的台湾国语民谣形式。这些作品当时通过在各大民歌餐厅演唱,深受歌迷们的喜爱。
1976年,杨弦、胡德夫、李双泽三人在台北中山堂举办了新作发布会。会上所推出的几首新作均被收录于杨弦的首张专辑《中国现代民歌集》中,这张专辑也正式标志着台湾民歌运动的开端。由于当年台湾当局所实行的“戒严令”,任何新鲜事物必然会受到来自保守势力的束缚与责难。专辑推出后,虽然受到了歌迷们的肯定,但同时也受到了许多音乐保守人士的指责,在社会上引起了空前的争论风潮。当时各大报刊乃至学校纷纷举办各项活动,来探讨这种被杨弦标榜为“中国现代民歌”的音乐风潮。有人甚至指出:“这种歌既不中国也不现代,更不是民歌。”但无论如何,这是一种突破,一种对原有音乐的创新。
对于这场七十年代中期的音乐风潮而言,杨弦是一个开始,在他的影晌下有更多的对音乐抱有责任感的青年,纷纷投身于民歌的创作中,涌现出了侯德健、罗大佑、叶佳修等一大批极为出色的音乐人。
真正使得民歌在社会大众中蔚然成风的,恐帕还要归功于1977年——1980年所举办的四届金韵奖民歌大赛。1977年新格唱片举办的第一届金韵奖青年歌谣大赛在台北诞生,从而使得更多的年轻人得以参与到流行音乐的改造中,加之新格公司所推出的一系列金韵奖合辑,迅速扩大了民歌运动的波及面。愈演愈烈的民歌创作风,在当时的校园中尤为突出:“草地上三三两两的年轻人抱着吉它轻声弹唱”,成为七十年代末台湾校园中的一个缩影。《再别康桥》、《雨中即景》、《阿美、阿美》、《兰花草》、《南坪晚钟》等歌曲,都曾在校园中风靡一时。
新格是民歌运动中最为著名的唱片公司。七十年代初,当一般唱片业者并未意识到民歌已日渐成为一种音乐发展方向时,新格是首家通过商业方式包装、发行、宣传民歌的唱片公司。齐豫1978年参加金韵奖大赛,立即被新格招至旗下。1979年推出的首张专辑《橄榄树》,在当时,齐豫得天独厚的嗓音,独特的诠释方式,均表现出与市场流行截然不同的艺术气息。专辑的制作人李泰祥亦是流行乐坛上的“独树一帜”,他与齐豫的合作,在民歌时代创造出一派全新的唯美艺术派曲风发展万向。1980年,李建复在新格旗下所推出的专辑《龙的传人》,把新格的发展推向了一个顶峰。1979年底,由于中美建交,加之中国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使得台湾 “政府”急切地寻找一种方式来安抚社会上一片紧张的气氛。1979年底,当时著名的词曲作者侯德健创作出了歌曲《龙的传人》,当他在演唱会上首次发表这首作品时就受到了乐迷和官方极大的重视。所以,歌曲自“降生” 那一刻起就被镀造了一个政治的光环,从而形成了由官方一手操办的流行风潮。一时,各大传媒争相播放,甚至“中影”都拿它做电影主题曲。但不久后,随着歌曲作者候德健的“叛逃”,作品旋即被通牒为禁歌。除了上面提到的齐豫、李建复的作品外,包美圣、杨耀东、王海玲、王梦麟、施孝荣、郑怡、马宜中、王新莲、木吉它合唱团等歌手,均在民歌运动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海山唱片在民歌运动中的作用虽然远不如新格强大,但它在那个时代中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海山派最为重要的人物就是由他们一手捧红的女歌手蔡琴。早在专辑《出塞曲》推出前,她的作品《恰似你的温柔》就早已在乐上深植人心。《出塞曲》中,一曲由刘家昌创作的《庭院深深》,更是给人们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充分确立了她在流行乐坛上的重要地位。海山派的另一位重要人物是在民歌时代极为著名的创作型歌手叶佳修,由他词、曲、主唱的首张专辑《叶佳修》,在民歌时代首开了流行乐坛全能派歌手的先河。作品中,他以往所标榜的“乡村风格”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赤足走在田埂上》、《思念总在分手后》、《乡间的小路》等作品均在歌迷中广为传唱。此外,海山所推出的合辑《民摇风》也在当时具有着强烈的影响力。
当时,除了上述的新格海山外,以歌林为代表的一批小型公司也纷纷致力于民歌歌手的发掘。歌林捧红的凤飞飞,芮河推出的陈淑桦,宝丽金的刘文正、综一的黄仲昆、王振敬股份公司的费玉清,以及陈芬兰等都在民歌时代有着极大的影响。
七十年代,台湾的台语乐坛出现了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歌手——陈达。他致力于台湾传统歌摇的发掘,突出作品的乡土气息,并把现代民歌的机制引入到台语作品中。这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由他创作的一曲《思想起》。但这种风气无疑与乐坛的流行趋势相去甚远,因而并未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陈达在七十年代曾两次去台北,第一次树立了他文化标本的地位,第二次却被当作浪人关进了游民收容所。
1981年的崛起
1981年,伦敦《欧洲金融杂志》报道:八年来,台湾省在全世界八十五个国家和地区中,经济成就名列第一。经济的腾飞,加之乐坛在短短数年间极度地膨胀,加大了台湾国语乐坛竞争机制和商业运作的发展。
现代民歌经历了七年的发展后,在日趋成熟的同时,也不难发觉它所面临的困境。单一的音乐路线,无疑在此时为民歌敲晌了警钟。对于新一代的民歌继承者而言,他们更希望通过自身的尝试来扭转这一现状。在这一行列中最为令人难忘的就是由李寿全 (此君是后来发掘王杰的伯乐)、苏来、靳铁章、许乃胜、蔡琴、李建复所组建的“天水乐集”工作室、“天水乐集”在台湾乐坛上首开了音乐工作室的先河。尽管事实上“天水乐集”仅推出了两张作品(李建复《柴拉回汗》,李建复、蔡琴《一千个春天》)即宣布解散,但这两张作品却可堪称是民歌时代末期力挽狂澜的经典之作。
1981年,齐豫在沉寂一年多后转投到了拍谱唱片旗下,推出了个人的第二张专辑《你是我所有的回忆》。齐豫在声音的处理上,更趋于成熟与细腻,被当时乐坛一致评价为台湾的“JohnBeaz”。金韵奖合唱中以一曲《归人沙城》而走红的施孝荣,81年推出了首张专辑《施孝荣》。专辑中一曲《拜访春天》,首次进行了山地音乐节奏的尝试,而专辑中另一首作品《中华之爱》在当年更是好评如潮,年底一举夺得了金鼎奖最佳作词、作曲及演唱三项大奖。81年,杨芳仪、徐晓菁共同推出的《听泉》专辑,则在民歌的后期首开女声二重唱的先河。这种二重唱的表现形式在当时的乐坛相对少见,因而格外引人注目,并直接影晌着八十年代的“百和二重唱”、南方二重唱“等女声重唱组合的发展。
进入八十年代,面对时代飞速前行的脚步,民歌的发展已远离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与此同时,段钟潭与段钟沂以原滚石杂志为基础,开办了台湾滚石唱片公司。代表新生代唱片业者的滚石以一系列极具现代流行意识的专辑作品,预示着一个即将来临的新音乐时代。民歌时代极具影晌力的歌手张艾嘉在转投滚石旗下后,由当时初出茅庐的罗大佑担任制作人,推出了《童年》专辑。虽然专辑中大部分作品依旧沿袭了民歌的曲式,但像《大家一起来》、《小天使》、《春望》等作品均以极富现代韵昧的编曲、录音手法,给人以完全耳目一新的感觉。此外滚石推出的陶大伟、孙越《朋友歌》专辑,虽然从表现上看是一张 “玩票”形式的作品,但在音乐中他们却大胆吸取了The beatles的曲风,并唱出了“洋烟不比长寿,清茶胜过酒”(注:“长寿”为台湾生产的一种香烟)这一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反思话题。这些作品无疑与民歌憧憬式的表达有着明显的区别,为国语音乐的发展拓宽了视野。
1981年,台语音乐界经历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震动。四月十一日,台语乐坛极富色彩的歌手陈达因车祸不治身亡。一个拯救文化流失的 “陈达时代”就此宣告结束。但陈达却无可否认地影晌到了八十年代以后台语音乐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发展。与此同时,作为新人的沈为程以首张台语专辑《心事谁人知》,在乐坛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作品在乐坛上首开了台语歌多语化多元化尝试的先河,开启了台语音乐商业化的先声。自沈文程后陆续有洪荣宏、陈明章、江蕙投身于台语音乐的发展中,从而确立了台语音乐在台湾音乐市场上应有的地位。
1982年:黑色侵袭
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社会的阴暗面也开始暴露于人们的眼前。粉饰太平的作品已无法再引起新生代歌迷的共鸣,大部分青年重新开始沉迷于西洋摇滚乃至古典音乐之中。西洋音乐自60年代后,再度成为了乐迷们的宠儿。恐怕在那个时代没有谁比罗大佑更令我们怀念的了。罗大佑毕业于台湾“中华医学院”,早在学生阶段就显出了过人的音乐天赋。但他的首张专辑《之乎者也》却是在接连遭唱片公司拒绝后才得以在82年面世。专辑摆脱了以往民歌作品风花雪月的刻板语言,以现实社会中现代文明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为题材,开创了批判写实作品的先河。在音乐上,他大量运用了西洋摇滚的表现形式,从而引发了国语乐坛最具意义的音乐革命。为了寻求音乐的整体感觉,他甚至能为一个音色的处理,而远赴日本完成。同时,罗大佑在专辑中对民歌的现状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风花雪月之,哗啦啦啦乎,所谓民歌者,不过如此也……”。专辑的推出,扭转了许多人对于国语音乐的既定印象,并立刻引起了乐坛空前的关注。
民歌时代著名的词曲创作者邱晨,早在81年就曾提出“唱国语歌的合唱团,将带动今后中国流行歌,走向更精致的层面”,并在当时组建了台湾乐坛上首支乐队——“丘丘合唱团”。邱晨试图以自己的作词、作曲,搭配乐队其他成员的演奏、演唱加以表现,使合唱团成为一个完整的音乐创作单元。“丘丘合唱团”西洋电声乐器的演奏,突破了以往民歌轻柔的风格,是介于民歌和摇滚两大风潮之间的过渡型音乐。1982年,乐队推出了首张专辑《就在今夜》。乐曲强劲的节奏,加之女主唱娃娃动感的表现,均给乐迷带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感受。“丘丘合唱团”在接下来推出《陌生的人》、《摇摇摇》后,1984年因乐队其他人入伍而宣告解散。在“丘丘合唱团”的带动下,先后涌现出了“BOSS”、“印象”等乐队团体。这其中“印象”乐队所推出的《摆开烦恼》、《路》、《空中火焰》三张专辑,均代表了当时乐队热潮中的经典之作。而这些乐团中也先后涌现出了徐德昌、王豫民、纽大可、翁孝良等一大批音乐人。除以上这些团体外,木吉它合唱团也是当年被注目的一支民谣组合。木吉它合唱团成军于民歌热潮中,乐团由陈永裕、李宗盛、江学明、陈秀男、郑文魁等人组成,1980年,他们在《金韵奖纪念专辑》中以一曲《散场电影》而广受好评,但直到82年的1月,他们才真正推出了首张专辑《木吉它重唱专辑》,作品中清纯、质朴的曲风,代表了校园民歌的最高水准,在当时无疑成为为数不多的受欢迎的民谣作品之一,但就在专辑推出后不久,他们便因入伍服役而宣告散伙。
在台湾歌者虽然众多,但一听就能瓣认的声音并不多,潘越云就是其中之一。1982年,她凭借《天天天蓝》专辑,迅速成为乐坛上备受瞩目的一员。其实,早在1981年,她的首张专辑《再见离别》就有着相当不错的成绩,而《天天天蓝》专辑更是创造了十几万张的惊人销量。作品中的古典韵味,加之她清亮、宽广的嗓音,充分表现出当时那种琼瑶、三毛式的浪漫情怀,并一举获得了当年金马奖最佳制作(李寿全)最佳演唱(潘越云)最佳编曲(陈志远)三顶大奖,被誉为民歌后期的隽永之作。
1983年:黑色狂潮
1983年11月20日,52%的台湾人用影片《浩劫后》来恐吓自己。其实号称人类最理性的错误又岂只是原子弹而已?与此同时,台湾乐坛也经历了自己的一次黑色狂潮。
1983年6月,日本电视连续剧《阿信》在台播出,造成了极大的轰动,台湾女性由此开始审视各自在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此时,有着15年歌龄的苏芮推出了首张国语专辑《搭错车》。专辑中,苏芮打破了以往女歌手苍白软弱、无病呻吟的既定形象,一身黑衣,将西洋音乐中的演唱激情充分地融入到国语作品中,那种源自肺腑的呐喊所创造出的撼动力,不仅在女歌手中绝无仅有,在当时整个流行音乐界中亦属先驱。
罗大佑是导演这场“黑色革命”的另一位主要人物。真实早在他的首张专辑《之乎者也》中,他就已把这种音乐发展方向预见性地呈现给了乐坛,只是这种势头在83年来的更为迅猛而已。在筹划《未来的主人翁》这张专辑的时候,由于上一张的成功,使得歌迷对《未来的主人翁》抱有了极大的期望。而这张堪称罗大佑音乐里程中最为精致的一张作品,也正是在这种种期待与压力下“出炉”的。罗大佑通过对特定物象的描写,刻画出一幕幕经过敏锐观察剖析后的台湾社会现状。作品在内容上较之以往来得更为犀利与尖锐。
纵观83年乐坛上民歌阵营中成功的歌手,强烈的个性化声音成为成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崛起于民歌时代的郑怡,虽然那首《月琴》早已深受人们的喜爱,但直到83年推出《小雨来的正是时候》,她那纯净而又略带民谣味的声音才真正传遍了大街小巷,在这张作品中网罗了活跃于现今乐坛,而当年才崭露头角的多位创作者,如李宗盛、小虫、郑华娟等,尤其是小虫创作的《小雨来的正是时候》将郑怡声音清亮剔透的特色展露无遗。沉寂多年的邓丽君也凭借着《淡淡幽情》专辑,赢得了不少乐迷们的喝彩。专辑题材以中国古诗词为主,由刘家昌、梁弘志、谭健常、黄霑、陈扬等人配以音乐。邓丽君那细细柔柔的嗓音,用来注释这样中国风味的小品式歌曲,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1984年:脱变
1983年,罗大佑和苏芮领导的“黑色狂潮”把整个乐坛“闹” 得沸沸扬扬,1984年,他们的转变也着实令人们吃惊不小。由于罗大佑前两张作品中饱含的极乃浓厚的社会责任感,早已被歌迷们定位为批判歌手,因此,当84年的《家》专辑一面世,立刻引起了歌迷们的一片哗然,人们争论最多的就是他风格“温馨化”。在专辑推出后不久,罗大佑离开了这个被他称之为“家”的地方——台湾。而当他再次踏上这块土地的时候,已经是四年之后了。因此《家》专辑可以算是罗大佑创作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宣告着前期的黑色狂潮告一段落。黑色时代另一位重要人物苏芮在84年推出了第二张国语专辑《蓦然回首》,由于上一张作品的成功,使得苏芮已然成为乐坛共同的期待,期待她能为国语流行歌曲打开新的局面。作品大胆地抛弃了以往成功的框架,尝试着以不同的曲式及不同的音域来展现苏芮更多样的面貌。《蓦然回首》专辑完善了苏芮的多元化音乐主题,与罗大佑的《家》专辑相比,苏芮的转型获得了歌迷们更多的掌声,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残留在人们心中的女性温柔的既定印象。
早在60年代及80年代初,台湾年轻人已深受西洋音乐的影响,但真正在国语歌曲中加入摇滚曲风,面对广大以旋律化作品为主的听众群,歌手们却始终不敢越雷池一步。80年代初,罗大佑、苏芮都曾潜移默化地在作品中融入谣滚曲风,但“摇滚”对歌迷而言却依然是个陌生的字眼。1984年乐坛新人薛岳推出了他的首张专辑《摇滚舞台》。作品在乐坛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但这场波动所带来的市场承受力却是极为有限的。在当时,一般人对于“摇滚”两字的陌生及却步远比好奇来的大。
虽然民歌运动已渐入了发展的末途,但我们依旧无法否认诸多民谣歌手的努力。他们正努力地以自己的执着来维系民歌的衣钵。在其中最令人称道的作品莫过于蔡琴的专辑《此情可待》。在这张作品中,身为飞碟唱片老板的吴楚楚亲自为其写歌,并担任唱片制作人。《最后一夜》、《读你》、《油麻菜籽》等作品,充分展现了蔡琴那低沉而忧雅的声音特质。专辑在音乐上并没有单纯地承袭民歌曲风,而是适量地融入了流行曲式。这一微妙的变化,无疑成功地缔造了蔡琴自《出塞曲》后,事业的另一个巅峰。与蔡琴一样,在作品中讲求艺术气息的齐豫,在沉寂了两年后转投到了滚石旗下,而此时原来与她合作的著名制作人李泰祥亦在此时成立了 “泰祥音乐工作室”。1984年,他们再度联手,推出了齐豫的第四张专辑《有一个人》。与《此情可待》相比,齐豫的这张作品更富有艺术色彩。
此外,1984年排行榜机制首度步入了台湾音乐界。这无疑为竞争中的国语音乐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1985年:明天会更好?!
1985年随着台湾当局深入打击“竹联帮”等黑社会组织的“一清专案”的开始而揭开了序幕。同年四月,联合国宣布:现今全世界存有五万枚核弹头。本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当属这种能把自己家园毁灭几十次的“自杀式武器”,面对这一切的一切,凡人又该做什么呢?
自1949年5月产日起,台湾当局颁布“戒严令”中对于文化的种种限制,就长期无情地扼杀着流行音乐中的自由创作之风,无形中铸就了早期国语歌曲在形式上的刻板表现。1985年10月25日,适值“台湾光复40周年纪念日”为了纪念这一历史时刻,李寿全、罗大佑、张艾嘉自发组织、汇集了台湾、香港、新、马等地区的六十余位流行歌手,共同演唱了一首呼唤民众的公益性作品《明天会更好》。这其中包括齐豫、李宗盛、苏芮、黄莺莺、童安格、周华健、费玉清、潘月云、蔡琴、文章、巫启贤、蓝心眉、甄妮、娃娃、郑怡、杨林、齐秦、张清芳、王芷蕾、李碧华、林慧萍、江蕙、陈淑桦等当时著名的歌手。作品推出后在华人世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但就在作品所宣扬的和平与关爱在社会大众中渐入人心时,这次义举却最终变成了被政客们所利用的宣传手段。年终,在台湾“大选”中,国民党公然地利用歌曲,打出了“要一个更好的明天”的旗号,不知情的人们,自然为歌曲贴上了政治歌曲的标签,虽然“明天会更好”是一次集体自发组织的义举,但最终所有“被政治利诱”的指责均落在了远在美国的曲作者罗大佑的头上。就这样,一场台湾流行音乐史上最感人的一幕,不得不在欺骗与被欺骗的种种困惑中草草收场。
虽然从“明天会更好”事件以及当时台湾乐坛的送审制度中,人们不难发现当时国语乐坛的恶劣环境,但依旧有一批极富创造力的年轻人执着于此。当时的“红蚂蚁合唱团”这个名字绝对不能令后世淡忘。虽然早在1982年,台湾乐坛上就出现了“丘丘合唱团”,但那仅是由邱晨一手包办的乐队,台湾音乐史上首支集体创作的乐队当属“红蚂蚁”。乐队由沈兴远、罗宏武、黎旭瀛、魏茂煌、钟兴民五人于83年在高雄地区组建。乐队在作品中融入了大量欧美的布鲁斯曲风,带有浓重的学院气息。1985年2月和10月,他们在喜玛拉雅唱片旗下分别推出了《从现在开始》和《懒惰猫》两张作品。《爱情酿的酒》、《最后的约定》均成为了他们极具代表性的曲目,而《踯躅》、《奔走》、《终曲》三首作品的编曲甚至连当时许多流行音乐界的行家也均对其赞不绝口。虽然“红蚂蚁”试图以他们的创新精神来改变国语音乐的表现形式,但由于与主流市场的差距,而且当时整个乐坛的“生态环境”并不适宜这样“超前”的乐团生存,乐队不得不在86年3月,在高雄以一场 “最后的约定”演唱会为自己划上了句号。
1985年,齐秦以“狼”的姿态出现在乐坛,引发了国语乐坛最为巨大的一次音乐革命。其实早在四年前,他的首张专辑《再见溜溜的她》即给乐迷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年少的叛逆,桀骜不驯的个性,对干当时许多希望有独立见解,又得不到他人承认的“新人类”而言,所缺少的正是像齐秦这样离经叛道的英雄。
85年,薛岳推出了第二张专辑《天梯》。作品在表达方面凭添了些许修饰,也因此在进入大众耳朵那一刻顺滑了许多。专辑中,薛岳首次担任自己专辑的制作人,因此作品表现出浓郁的个人情感色彩。《机场》、《失去联络》、《天梯》等均是他早期十分经典的代表曲目。
正当“红蚂蚁”、薛岳、齐秦一群人将摇滚在国语乐坛上以各自不同的形式搞得沸沸扬扬之时,罗大佑这位“叛逆先人”却于3月9日勿勿离开了台湾这片土地,好在远行前,他依旧留给了乐迷们一丝安慰,推出了一张现场专辑《青春舞曲》。该专辑是台湾乐坛上首张现场录音作品。收录了他1983年和1984年岁末演唱会上表演的11首歌曲。其实早在《家》专辑推出前,罗大佑即有推出现场专辑的计划,而且是推出双专辑。但直到临行前,这些计划依旧被一拖再拖,终于只有这张《青春舞曲》呈现在人们眼前。
李寿全与李泰祥无疑是民歌时代最具代表性的音乐制作人。但对于这两个人来说,出版个人专辑却还是破无荒第一回。85年,李寿全的专辑《未来的未来》,是以电影《超级市民》原声带的名义推出的。整张专辑仅有两首歌和两首音乐,此举无论对李寿全还是当时的国语乐坛均是一次不小的挑战。李寿全将这部由万仁执导的影片所引出的概念,在音乐中充分加以发挥,真实地传达出都市生活中的种种困惑。而对于李泰祥而言,其实早在齐豫的专辑中即有与其合唱的经验。1985年,在苦苦筹划一年之后,李泰祥推出了生平唯一一张演唱专辑《错误》。《错误》、《黑店》、《牧羊女》、《边界酒店》、《雨丝》等作品在保持了他一贯的古典韵味和弦乐表现外,更加突出了作品的人文气息,融汇出一种与主流形式截然不同的艺术情怀。
1985年,三毛、齐豫、潘越云合作推出了三毛个人传记式专辑《回声》。整张作品词的部分由三毛一人包办,从不愉快的童年、羞涩的初恋、深挚的真情、绝望的悲痛到心境的释放。如此大的时空跨度,如此多的不同心境,均使得演唱者在诠释起来更为困难,但齐豫与潘越云凭借着各自对音乐的悟性,使得不同时空的心境均得以在音乐中精确呈现。而同时,专辑充分具备了“概念性专辑”的表现形式,是流行与艺术完善结合的一个完美产物。
除此以外,在85年乐坛坛上,张清芳《激情过后》、潘越云《世间女子》、文章《古月照今尘》、姜育恒《但愿长醉》、童安格《想你》、张艾嘉《忙与盲》、苏芮《跟着感觉走》、王芷蕾《台北的天空》等专辑作品也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关注。
1986年:创作的觉醒
与以往相比,86年有更多的创作者由幕后走向了台前。李寿全通过《未来的未来》专辑的尝试,86年推出了他首张真正意义上的作品《8又二分之一》。从上一张作品中,人们不难发现,当这位幕后高手在唱出自己心声时,所呈现出的就是与市场形态不甚富相同的风格及概念。在这张作品中,《我的志愿》、《上班族一日》、《残缺的角落》、《占领西门町》等作品,均发挥出了流行音乐最为难能可贵的社会效应。《8又二分之一》推出后,李寿全再也没有个人专辑推出,但仅这张在八十年代过了二分之一之际推出的专辑,就足以成为我们心目中对那个时代最为真切的回忆。
八十年代初,李宗盛崛起于民歌组合“木吉它合唱团”中。82年乐团解散后,李宗盛退居幕后专事词曲创作和音乐制作。1986年,李宗盛推出了首张个人专辑《生命中的精灵》。专辑中,李宗盛以其平实、简洁的语言,辅以独特的口白式表现手法,将生活中小人物的种种心态精准地刻划于音符中,产生了极富感召力的柔和感受。
熟悉国语音乐发展的人不会忘记八十年代初被称作“摇滚精灵”的女歌手黄韵玲。十几岁时她就曾但任了诸多著名专辑的编曲及和声编写工作。1986年,她推出了首张专辑《忧伤男孩》。专辑中她包揽了大部分作品的词、曲、编曲及演奏工作,成为台湾乐坛上首位“全能派”偶像歌手。
1986年,台湾乐坛上出现了首位以电子舞曲曲风为主的创作型歌手纪宏仁。在一年当中,他接连推出了《恋舞情结》、《舞夜电话》、《音乐盒》三张专辑。专辑在电子合成器尚未普及之时问出,像《亚热带》这样的舞曲风格,无疑为国语乐坛带来了全新的表现形式。
继《天天天蓝》的成功后,潘越云86年推出了《旧爱新欢》专辑。该专辑远赴美国录制完成,在乐坛上首开了赴海外录制专辑的先河。专辑由李宗盛担当制作,无论在编曲、配器上均为歌手留下了极大的发挥余地。由此,潘越云充满磁性质感的声音在歌曲中表现得更加游刃有余。
民歌末期崛起的李丽芬,虽然81年曾在与吴楚楚、潘越云推出的合辑《三人展》中,以一曲《激荡》而备受歌迷关注,但直到1986年,她的首张专辑《梳子与刮胡刀》才得以面世。作品整体风格的一致性,令行家们赞不绝口。专辑中,李丽芳被塑造成一个冷静甚至冷漠的成熟女性形象。这与当时女歌手林良乐在专辑《冷井情深》的形象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种风潮直接影响到了后期潘美辰、卓玉等中性化女歌手的发展。
与此同时,在台湾主流音乐形式外,长久以来还潜伏着另一支“音乐势力”。虽然当时种种限制与偏见制约着他们各自的发展,但从早年间的“丘丘合唱团”、 “红蚂蚁”等团体身上,我们就不难发现地下音乐蠢蠢欲动的身影。1986年7月,何颖怡、任将达、王明辉共同组建了谣滚俱乐都WAX CLUB。自此台湾的地下音乐真正进入了一个有序的发展之中。虽然WAX CLUB在成立之初仅是以推介优秀欧美音乐作品为主,但林韪哲领导的BASEMENT FLAT、赵一豪领导的 DOUBLE X等地下乐团,却可以在俱乐部定期举办的音乐讲座WAX SHOW中找到展示自身的机会。同年,任将达创办了俱乐部对外的音乐刊物《摇滚客》,并买下了一家叫“水晶”的唱片公司。WAX CLUB、《摇滚客》以及水晶唱片,在当时最大的影响,就是在86年年底成功地举办了首届“台北新音乐节”。音乐节为许多地下音乐工作者提供了发表各自主张的机会。在音乐节上涌现出了 “黑名单工作室”、陈明章、林强、DOUBLE X、王笛、周志华、叶树茵、史辰兰、吴俊霖等新音乐中坚力量。同时,音乐节还吸引了黄韵玲、张洪量、纪宏仁、庾澄庆、陈进兴、赵传领导的“红十字”、薛岳领导的“幻眼”,以及来自香港的前卫组合“达明一派”、“黑鸟乐队”等歌手及团体的参与。但这些团体在当时因为种种原因,均没有得到唱片公司的一纸合约,而86年唯一推出专辑的地下乐队当属由贾敏恕领导的“青年合唱团”。乐队作品以极具反思意味的写实性作品为主,《出发》等歌曲以强烈的人文色彩,反映出那个时代青年人的种种困惑。但在当时那个音乐制品均需送审的年代里,他们的专辑《青年》却因为内容敏感,数次送审均未通过,而被迫放弃专辑的媒体宣传。
1986年,国语乐坛兴起自由创作之风,除了上述作品外,黄莺莺《来自心海的消息》、苏芮《亲爱的小孩》、蔡琴《人生就是戏》、甄妮《海上花》均受到了歌迷的喜爱。同年,“著作权法修正案”的颁布,使得本土原创作品更加受到版权法的保护。各大唱片公司不惜斥巨资来致力于发掘本土歌手。“大学城大专创作歌谣比赛”、“木吉它民歌大赛”、“青春之星创作歌曲大赛”均为乐坛新人提供了良好的涌现空间。滚石、飞碟等唱片公司更是以《青春之星》、《飞扬的青春》等合唱,为歌曲大赛中的获奖新人提供了新作发表的机会。在这些大赛中涌现出了殷正洋、东方快车、曲佑良、庾澄庆、李亚明、赵传等新人,他们的出现,无疑为日后国语音乐的发展提供了最为充足的原动力。此时国语音乐的发展呈现出了一种空前的繁荣景象。
1987年:等待风起
1987年5月10日,以去台退役老兵为主的“外省人返乡探亲促进会” 在台举行“遥念母亲”活动,要求台湾当局开放大陆探亲。
1987年9月13日,台湾“团结自强协会”在台北“中央图书馆”举行 “大陆探亲”讲演会。约3000人热泪盈眶地倾听了讲演。
1987年10目14日,国民党“中常委员会”通过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的规定。
从这些过了时的只字片语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在政治与亲情间,中国人终于走出了前进性的一步。
1986年的最后一个夜晚,人们在滚石举办的“快乐天堂”演唱会的欢呼声中跨越到了1987年。年初,合辑《快乐天堂》面世,以往什么动物均可上桌当作美食的人,正开始对身边的动物、环境存有一份关爱。专辑集合了李宗盛、黄韵玲、周华健、钮大可、郑华娟、王新莲、潘越云。纪宏仁、齐豫、陈淑桦、钱怀琪、唐晓诗等当时滚石旗下所有能动员的歌手,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专辑中的九首作品均是为这张合辑专门创作的。整张作品从提出创意到最后推出历时六个月,经过数百个录音小时才得以面世。按制作人郑华娟的话说:“只是为了等待唱片的最佳阵容”。
1987年,一个叫张洪量的新人着实令乐迷们吓了一跳。他在喜玛拉雅唱片公司所推出的首张专辑《祭文》,单从标题上就透出一股“妖气”。虽然《情为何物》、《浮萍》所承袭的依旧是当时的情歌主流题材,但仅《祭文》、《中国小孩》两首作品便为他招惹来了极大的麻烦。《祭文》以欢快的DISCO节奏来谈论死亡问题,而《中国小孩》则以相同的表现手法来批露中国人的自我意识和崇洋心理。这种“大逆不道”的作法,以及迥异的曲风,虽然赢得了一部分人的喝彩,但却吓走了更多的乐迷。
十几岁即投身于音乐创作的马兆骏,在民歌时代曾创作出《散场电影》、《七月凉山》等经典作品。86年他推出了首张个人专辑《我要的不多》。他那低沉而充满磁性的声音所传达出的殷实、平凡的曲风,在《我要的不多》、《会有那么一天》、《第二名也无所谓》等作品中被刻划得尤为突出。
蔡蓝钦这个在国语乐坛上一瞬即逝的名字,往往为后来歌迷们所忽视。有着过人才华的他,1987年推出了生平唯一的一张创作专辑《这个世界》,同时也在自己二十三岁的屝醒页上留下了最后的青春印记。专辑中蔡蓝钦包揽了全部的词曲工作,显现出了过人的创作天赋及强烈的个人风格。作品就如陈乐融所表述的:“绝对不是清新质朴这样简单的字眼可以一笔带过的。”但就在专辑刚刚完成配唱后不久,蔡蓝钦就因休克导致心脏麻痹,而告别了这个世界。因此,《这个世界》成为了他用青春与血泪谱写出的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乐章。
1987年,王杰被当时著名的制阵人李寿全所发掘,并制作完成了首张专辑《一场游戏一场梦》。专辑中王杰被定位为一个历尽苍桑的孤独浪子,他十分到位的演唱神情,给歌迷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此外王杰忧郁的嗓音表现,多少提供了听者联想自身经验的空间,进而达到对其形象的认同或崇拜。在当时专辑的销量可谓创下了惊人的一幕。
齐秦87年接连推出了《冬雨》和《狼 Ⅱ》两张专辑。《冬雨》是齐秦早期专辑中最讲求细腻化处理的作品,《冬雨》、《自己的沙场》、《斗鱼》等作品均有着极为动人的旋律,受到了乐迷们一致的赞誉。《狼Ⅱ》专辑则与以往曲风有所不同。《巡行~狼Ⅱ》、《九个太阳》等作品中明显融入了更多摇滚的曲风,这种尝试无疑是他后期抒情摇滚的雏形。同年,齐秦还与李泰祥、三毛、郑丽斯、曾道雄等人共同创造了一个流行乐坛上的神话。他们将张系国的小说《棋王》成功地搬上了银幕。以流行歌手来诠释舞台剧的表现,这还是台湾乐坛开埠以来的首次。年末,综一唱片公司推出了《棋王》这张台湾音乐史上首张舞台剧现场录音专辑。
香港赴台发展的歌手周华健,在台湾约坛上曾创下了四个月中唱红近四十首广告歌曲的记录,因而被人们誉为“广告歌王”。但早期推出的三张专辑却受到了人们更多的冷遇。1987年,周华健转投滚石旗下,并推出了《心的方向》专辑。周华健在其中包揽了近一半作品的创作。专辑中《心的方向》、《你是我心中永远的绿》、《因为我在乎》、《是不是一声再见以后》、《眼眶之中》等等作品,成功地树立了其健康向上的曲风,受到了歌迷们一致的认同,因而成为了周华健事业的一个转机。
1987年,潘越云与著名作曲家陈扬合作推出了《桂花巷电影原声带》。这张专辑揭开了台湾电影原声专辑的发展序幕。
随着国语流行约坛的繁荣,以往演唱英文歌曲的苏芮、黄莺莺纷纷改唱中文作品,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语言局限下的市场承受能力。但此时,以往以民谣歌曲走红的齐豫却在87年推出了英文专辑《STORIES·故事》,这一举措无论对于市场还是齐豫个人都是一次不小的挑战。而齐豫以其自身对音乐的良好把握能力,赋予了《STORIES》、《MEMORY》、《DIAMOND AND RUST》、《LIKE A HERO》这些英文经典老歌以全新的生命力,在短短的一个月中,即创下了十六万张的销量,成为台湾流行乐坛自开埠以来首张被真正接受的本土歌手演唱的英文专辑。
民歌运动后期以一张《小雨来的正是时候》走红乐坛的郑怡,87年推出了新专辑《心情》。可登唱片为这张专辑采取了全方位的宣传手法,郑怡频频出现在当时电视广告的节目中,为了专辑的MTV拍摄,公司不惜斥巨资赴埃及完成,因而产生了极大的宣传效应,作品在一个月中,即有了八万张的销量。专辑中另一个吸引人之处,就是著名曲作家郭巍的概念性歌曲《东城故事》,该作品以一个概念化的故事发展情节,贯穿了曲佑良、马毓芬、郑怡等人的三张作品,在当时成为乐坛上谈论的焦点话题。
除了上述作品外,许景淳的《许景淳》、姜育恒《驿动的心》、曲佑良《曲佑良Ⅱ》、陈淑桦《等待风起》、纪宏仁《我的心里只有你》、潘越云《纱的吻》、吕方《痴情小子》、娃娃《开心女孩》、苏芮《第六感》、童安格《跟我来》、庾澄庆《报告班长》、李翊君《萍聚》等作品也均受到了乐迷们的喜爱。
1988年:拥挤的乐园
1988年1目1日,台湾当日正式解除“报禁”。文化的开放无疑促进着乐坛自由创作之风的兴起,一大批歌手随之涌现在国语乐坛,从不同角度丰富着国语音乐的表现形式。
1988年,阔别多年的罗大佑复出乐坛,并推出了他个人的第四张专辑《爱人同志》。86年“明天会更好”的惨痛失败,使得他加深了对台湾乐坛的失望。因此,这次他舍弃了台湾,而在香港建立了个人的音乐工作室“音乐工厂”。《爱人同志》专辑在港台两地录制完成,强大的宣传力度,成功地塑造了罗人佑的新形象,在乐坛上创下了近十三万张的惊人销量,成为罗大佑迄今为止最为畅销的一张专辑。
乐坛新人黄舒骏1988年在歌林旗下推出了首张专辑《马不停蹄的忧伤》。专辑在兼顾市场的前提下,充分展现出了黄舒骏曲风多样、词意深挚的特点,呈现出独特的音乐创意。作品所触及的现状颇多,既有抒情,同时也不乏批判。《马不停蹄的悲伤》、《未央歌》、《所渭今昔》、《忘年之交》、《不要只因为他亲吻了你》、《三代之间》均受到了乐迷们的一致赞誉,有人甚至将黄舒骏与早期罗大佑相媲美,而黄舒骏则在专辑的文案中大胆地写下:“……我写《三代之间》的野心是很大的。简单地说,我企图创作出流行乐坛中极少数可能进入史册的重量级作品,而且能够结结实实击倒罗大佑《亚细亚的孤儿》、《现象七十二变》……”。 早在八十年代中期,陈升就曾担任制作过齐秦《狼的专辑》、杨林《玻璃心》等作品。1987年,陈升受到了当时丽风录音室老板徐祟宪的赏识,并把他介绍给了滚石唱片公司。当时滚石的负责人张培仁在仅听了三首歌曲后,就拍案而起:“这么好的作品,还等什么?”于是88年,陈升终于有机会推出了首张专辑《拥挤的乐园》。但在当时,他的好多想法并不为人所了解,《拥挤的乐园》以及他早期的几张作品均受到了销量的困扰。
早在86年,郑智化为娃娃所创作的《开心女孩》,即给歌迷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1988年,郑智化推出了个人的首张专辑《老幺的故事》。这是一张内容丰富且极具生命力的作品,郑智化在其中包揽了全部几首作品的词曲创作,将积累了多年的生活体验用音符、文字加以精准的记录。《老幺的故事》表述了对海山、煤山两次矿井灾难的悲痛情怀。
在台湾地下音乐圈中, WAX CLUB的动作已愈发显现出力不从心。1988年,俱乐都所崇尚的独立精神,已随着资源的大幅度开放及欧美“水货”唱片的涌入,而被吹得无影无踪了。此时的人们大多到唱片行去购买欧美唱片或交换音乐资讯,参与WAX SHOW的人数越来越少,而真正关心本土地下音乐发展的人更是少得可怜。《摇滚客》杂志主编任将达就曾在该杂志88年7月号中自嘲地写下“人们不再执着,不再……然而那些膜拜者都去哪了?那些壮志豪情云消雾散了吗?有片清新的土地?新音乐思潮?地下音乐?摇滚客?WAX?呸!”“摇滚客病了,是便秘!但请放心,逐渐恢复中!”。但现实中,俱乐部的种种窘况却并未见好转。WAX SHOW自88年4月成为了历史名词,而此时的MAX CLUB也已是名存实亡。但无论如同,WAX CLUB的出现,为台湾地下音乐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台湾地下音乐也由此确立了以音乐创作者自身为主体的发展方向。同年,任将达领导的水晶唱片推出了首张台湾地下摇滚下摇滚专辑——DOUBLE X《白痴的谎言》。专辑让国语歌迷们首度了解到台湾地下摇滚的进程,虽然它的出现在某种意义上讲是超前的,与主流音乐相去甚远,但这张作品却掀起了八十年代末期台湾地下音乐发展的序幕。
与DOUBLE X不同的是,另一支原地下重金属乐队“红十字”,却逐渐在向主流市场靠近。1988年,乐队主唱赵传与乐队合作推出了首张专辑《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从商业角度,这是唱片公司成功包装歌手的一个典范。赵传并不俊美的外表被公司定位为城市芸芸众生中的一个无名小卒,并以此为出发点,铺陈出了专辑中《不要挡在我面前》、《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请不要在别人肩上哭泣》、《英勇勋章》等九首作品,成功表现出了赵传高亢的嗓音特性。《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在当时也成为了街头巷尾流行的俚语。
继英文专辑《STORIES》获得极大成功后,1988年齐豫接连推出了《WHOEVER FIND THIS,I LOVE YOU》(谁捡到这张纸条,我爱你)《PARADISE BIRD》(天堂鸟)两张英文专辑,并于年底推出了阔别三年之久的国语新专辑《有没有这种说法》。这两张英文专辑远赴新加坡进行录制,《WHOEVR FIND THIS,I LOVE YOU》专辑更是请来了潘越云担任专辑的伴唱,而专辑MTV也是远赴泰国摄制完成的,开创了唱片公司斥巨资制作英文专辑的先河。在《PARADISE BIRD》专辑中,制作人李泰铭首度在齐豫的作品中加入了MIDI演奏,因而也使的主题曲《PARADISE BIRD》在音乐上呈现更为饱满的形态。由于这两张英文作品在新加坡、泰国两地录音、拍摄MTV,因而在东南亚地区赢得了歌迷的一致好评,两张专辑在台湾、香港、新、马四地创下了九十万张的惊人销量。同年,齐豫推出了久违的国语专辑《有没有这种说法》,专辑由齐秦组建的“虹音乐工作室”策划制作完成,作品打破了以往人们对她民谣歌手的既定印象,以极具现代韵味的十二首歌曲,赋予了齐豫的嗓音以一种全新的生命。
1988年滚石唱片推出了创业以来的首张台语专辑,潘越云《情字这条路》。专辑中《情字这条路》、《不敢哭出声》、《台北雨》等作品,均有别于以往台语歌曲的表现形式,潘越云的歌声中有着极为深厚的生活基础。以往早已唱红的台语歌曲《桂花巷》、《心情》均被收录于专辑中,为作品增色不少。同年,潘越云还推出了另一张国语新专辑《男欢女爱》。作品由潘越云和李建复、赵传、张信哲、周华健、马兆骏、李宗盛、文章、陈升、罗纮武九位男歌手合作录制完成。《结束》、《这样也好》、《你是唯一》、《爱的箴言》等作品经潘越云等人的翻唱,也均受到了歌迷们的喜爱。
1988年,一位由缅甸赴台发展的歌手高明骏,无疑在国语乐坛上产主了极大的轰动效应。他的首张专辑《来自异域的男孩》,由当年成功地捧红了文章的著名制作人谭健常担纲制作。高明骏在这些歌曲中,以其极富朝气的形象以及独树一帜的沙哑嗓音,为乐迷们带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音乐感受。高明骏的嗓音受到了人们一致的关注与好评,甚至有人将它比喻为当时最具有个性的声音之一。
1988年,齐秦与江建民、刘天键、涂惠源、徐德昌等一班好友共同组建了“虹音乐工作室”。但除了担任姐姐齐豫的专辑《有没有这种说法》制作工作外,齐秦这一年似乎在乐坛上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举措。
1988年飞碟推出了《七匹狼》《烈火青春》等合唱,在这些合唱中涌现出了“东方快车”、张雨生、“星星太阳月亮”、邰正宵、“忧欢派对”等形象健康的乐坛新人,他们也正代表了八十年代末期偶像歌手的中坚刀量。在这股风气的带动下,乐坛上涌现出了“红唇族”、“城市少女”、“粉红派对”、“滚石小子”等偶像组合。
在诸多新生代歌手的行列中,庚澄庆1988年无疑在推动国语乐坛的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继87年推出首张专辑《报告班长》后,1988年庚澄庆接连推出了《伤心歌手》和《我知道我已经长大》两张专辑。庚澄庆在这两张作品中融入了更为多样的欧美曲风,一曲《周末派》在台湾乐坛上首开了国语RAP的先河。此外,专辑中收录的歌曲《第一种声音》,由庚澄庆与三十余位歌手共同演唱,歌曲以打击盗版为主题,在当时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而他也自然地成为了众多新人中最为乐迷们所关注的焦点人物。
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作品外,在88年中,还有很多作品在当年走红,例如马兆骏《心存感激》、陈淑桦《女人心》、《明天还爱我吗》、张清芳《寻回》、姜育恒《跟往事干怀》、伍思凯《爱要怎么说》、张镐哲《我真的不是故意的》、纪宏仁《这次来真的》、林隆旋《听风的歌》、叶欢《放我的真心在你的手心》、董韵玲《没有你的圣诞节》……
1989年;新台语文化的崛起
1989年4月,随着台湾历年最大规模的反核在台北举行,人们清楚地看到自己对于和平的期愿已与日剧增。
1989年,滚石唱片推出了合辑《新乐园》。专辑中张培仁、罗大佑、罗纮武、周华健、张洪量、李宗盛、陈升、赵传、马兆骏九位创作歌手,以各自不同的表达方式,坦诚地表现出各自对于生活、社会的种种观念和困惑。该专辑正如文案中所写下的:“坦白说,写这些歌不是用来让你买的。我们做《新乐园》是因为我们自己……《新乐园》是我们心里的一片乐土,我们在这里抛弃限制,自由狂想。只为我们在意的事,说一些心里的活。”同时这也标志着一种全新的创作理念的诞生。
国语乐坛在不断创新与改良中,已逐渐显现出羽翼丰满之势。但与此同时,台语文化却受到了人们过多的冷遇。八十年代中期,当时身为四海唱片制作人的王明辉,即抱有改变以往台语歌曲陈腐旧习的念头。1989年初,他与陈主惠、司徒松共同组建了台语组合“黑名单工作室”,并开始他们新台语歌的试验。同年,他们推出了工作室的首张专辑《抓狂歌》。为了突出作品的内涵,他们邀请了当时的地下台语歌手陈明章、林韪哲、叶树茵在专辑中共同演唱。《抓狂歌》专辑打破了以往台语歌曲浪子弃妇的刻板主题,借由许多小人物的生活,去审视台湾40多年的社会变迁,反映出当时台湾政治、社会、文化、教育、交通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与现象。作品在音乐上也突破了台湾歌曲旧有形式,融入了欧美RAP、REGGIE曲风,呈现出一派全新的形态,因而扭转了许多人对于台语歌的既定印象,许多根本不听台语歌的青年人,忽然由《抓狂歌》专辑中发觉,原来台语歌曲包能这么唱,原来它也有如此尖锐的表现。
1989年10月,四十年来首张在台湾“新闻局”登记在案的大陆音乐带《黄河大合唱》在台发行。同年,飞碟和滚石两家唱片公司也分别引进了大陆摇滚歌手崔健的《一无所有》和《浪子归》两张专辑,从而实现了两岸在流行音乐上真正意义的交流,扭转了以往只有台、港流行乐输往祖国大陆的局面。这两张专辑通过唱片公司强大的宣传攻势,在崔健无法赴台做宣传的情况下,依旧在台湾流行乐坛成功树立了其“中国摇滚第一人”的形象。但不久后,台湾“新闻局”既以“与目前政治不合”为由,禁止电视台播放崔健的MTV、广告和宣传活动。但此时崔健的歌早已在台湾歌迷中深植人心,他融入民族色彩的摇滚曲风,在台湾很多地下摇滚乐队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
1989年,黄舒骏推出了个人的第二张专辑《雁渡寒潭》。专辑较之上一张《马不停蹄的忧伤中的学生气息有着明显的进步,尤其表现在对作品的各种实验性尝试,例如《雁渡寒潭Ⅱ》中的弦乐编排;《恋爱症侯群》中模拟LIVE的处理,以及《三跪九叩》中穿插的对“和尚环绕台湾行”的报道等,在流行乐坛上均属少见。
与此同时,齐秦在趁寂一年后,推出了组建“虹音乐工作室”后的首张专辑《纪念日》。由于大量合成乐器的使用,使得作品与以往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专辑中,“虹乐队”参与了全部十首作品的创作,而作家罗圣尔、李格弟在其中的词作,更是突出了作品的艺术气息。
继《爱人同志》在台湾受到极大反响后,罗大佑89年推出了该专辑的香港版。罗大佑重新变换了《爱人同志》的封面设计,以一张眉头紧锁的面孔代替了原先的设计。与此同时,罗大佑还与鲁士杰、齐豫合作推出了《八两金·衣锦还乡电影原声带》。这部由张婉婷执导的影片,描述了主人翁离开故乡漂泊,倦鸟知返重归故里的那种难断的乡土情怀。罗大佑和鲁士杰通过配乐更加深化了这种思乡的情感,由此创作出了《船歌》(齐豫演唱)、《传说》(罗大佑演唱)两首感人至深的歌曲,以及《乱》、《轮回》、《乡愁》等八段音乐。
《祭文》专辑所招来的麻烦,无疑对张洪亮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此后他转投至滚石唱片的旗下。1989年,他在合辑《美丽新世界》中,以一曲《你知道我在等你吗》受到了乐坛的广泛关注,作品以其对情感的细腻刻划,以及自身的东方情怀,迅速在港台两地造成了极大反响。同年,张洪亮推出了复出后的新专辑《心爱妹妹的眼睛》。作品与《祭文》时期无疑已有了很大的转变。张洪亮在专辑中包揽了全部歌曲的词曲创作。在音乐上他不但动用了钢琴、吉它、贝司、鼓,并充分加入了弦乐表现,而同时歌曲中还出现了笙、唢呐等纯东方乐器,因而融汇出一派饱满的音乐感受。
自1986年,“红蚂蚁合唱团”解散后,乐队主唱罗纮武与鼓手兼团长沈光远共同组建了“友善的狗音乐工作室”。罗纮武自此便开始退居于幕后的制作工作,先后参与了赵传《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李宗盛《84-89作品集》、黄韵玲《没有你的圣诞节》等专辑的制作。1989年,他再度与原“红蚂蚁”成员沈光远、黎旭瀛合作,推出了他个人的首张专辑《坚固柔情》。早在“红蚂蚁”时代,《爱情酿的酒》等作品中,罗纮武那充满情感张力的嗓音就曾令许多人为之折服。而在《坚固柔情》中,他更是在以往基础上多了份深度及更加随心所欲的控制力,显现出成熟的蓝调曲风。
赵传继上一张《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在乐坛走红后,1989年推出了新专辑《我终于失去了你》。专辑由“虹音乐工作室”担纲制作,作品在延续以往成功经验的同时,以辉煌背后寂寞为主线,引伸出了《不必等我》、《我终于失去了你》《寂寞的骄傲》等专辑内的十首作品。
八十年代后期,李宗盛无疑已成为当时无人能及的“王牌制作人”。在时隔三年后,他推出了个人第二张专辑《84-89作品集》。作品收录了他在84年到87年间写给潘越云、张艾嘉、蔡琴、陈淑桦等人的作品,并演唱了88年至89年间创作的三首新作《和自己赛跑的人》、《爱情少尉》、《我的未来,我的家,我的妻》,专辑中起用了周启生、洪艾伦、孙传明等港台两地新生代编曲者参与专辑的录制,因而在音乐上呈现出了更为饱满的形态。专辑推出后不久,就因为其中收录有蔡琴唱红的《油麻菜籽》,招致了对此曲拥有版权的飞碟唱片的不满,最终不得不在制成CD时,从专辑中抽调此曲,而匆忙的以《爱情有什么道理》顶替。
在实力派男歌手阵营中,童安格在89年接连推出了《真实你不懂我的心》和《梦开始的地方》两张轰动一时的专辑。《其实你不懂我的心》这首作品若干年前由王芷蕾首唱,但当年并未引起人们的关注,这次原作者童安格却凭借这首作品在乐坛着实走红了一次。随着KTV在台湾的兴起,使得《其实你不懂我的心》、《让生命等候》、《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迅速以其易学易唱的特点而在社会大众中产生了极为广泛的影响。年末推出的《梦开始的地方》更是获得了乐坛上极大的好评。《梦开始的地方》、《耶利亚女郎》、《借我一点爱》等作品均成为了当时乐坛上最为热门的作品。而另一位轰动一时的歌手王杰则也在89年接连推出了《是否我真的一无所有》和《孤星》两张作品,在《孤星》专辑中,王杰开始尝试并逐步完善快节奏歌曲的表现。《孤星》、《上帝也哭泣》、《谁能了解我的心》,《我如何知道你爱我》等歌曲均为乐迷们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与此同时,大陆推出了播介台湾流行乐的电视节目《潮-来自台湾的歌1,2》。伴随着节目的播出,王杰在大陆乐坛产生了极大的影晌力。
在第二届金曲奖颁奖典礼上,周华健凭借专辑《最真的梦》获得了最佳年度歌曲的殊荣。专辑中,著名音乐人罗大佑特地为周华健创作了专辑的主打歌曲《最真的梦》。滚石唱片为了这张作品的发售,特地举办了盛大的演唱会。
庾澄庆“西化”的曲风,早在87年推出的那首《周末派》中即已令乐迷们有所耳闻。1989年,庾澄庆推出了个人的第四张专辑《让我一次爱个够》。专辑中,他一人包揽了大部分作品的词、曲、编曲、合声编写及制作工作,个人的音乐理念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从HARD ROCK、FUNK到SOFT ROCK,庾澄庆尝试着以更为多样的曲风表现,来充分展示个人的情感。
早在88年,在《男欢女爱》、《美丽的世界》等合辑中,《你是唯一》、《飞向阳光》等歌曲就为张信哲创下相当大的知名度。1989年,他接连推出了《说谎》、《忧郁》、《忘记》三张专辑,这在当时的新人中还是极为少见的。成立之初的巨石唱片为此投入了极大的精力来制作、宣传。首张专辑《说谎》仅上市一个月就创下了十万张的销量。张信哲在作品中所表露出的文质彬彬的形象,以及高亢清亮的嗓音,为歌迷留下了极佳的印象。《我们爱这个错》、《让我忘记你的脸》、《你知道应该如何爱着我》等作品均在排行榜上有着相当不错的成绩。
随着电影《七匹狼》的上映,张雨生的名字一时成为乐坛共同的期盼。1989年,他推出了《天天想你》和《想念我》两张专辑。《我的未来不是梦》、《天天想你》、《想念我》等作品中积极向上的曲风,在乐坛上树立了其“阳光少年”的形象,而他在高音区域的表现,更是令许多音乐界的人上们赞不绝口。
长久以来,日本流行音乐的发展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台湾乐坛的走向。90年代中后期日本乐坛“少年队”等偶像团体的倔起,无形中带动了台湾偶像组合的发展。虽然此时乐坛上已出现了“东万快车”、“忧欢派对”、 “城市少女”等团体,但似乎均无力在乐坛上树立其坚实的基础。1989年,飞碟推出了由吴奇隆、苏有朋、陈志朋所组成的新偶像团体“小虎队”。他们年初在与“忧欢派对”共同推出的合辑《新年快乐》中,以一曲《青苹果乐园》而受到了新生代歌迷们空前的关注。“小虎队”的三位成员以各自清新健康的形象,以及动感的舞步,满足了当时青少年歌迷们对于“新潮” 这个模糊概念的需求,把偶像团体在台湾乐坛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同年,“小虎队”推出了《逍遥游》和《男孩不哭》两张专辑,在乐坛上造成了空前的反响,引起了青少年歌迷们极大的兴趣。在“小虎队”走红乐坛之后,引发了偶像团体新的一轮发展,乐坛上相继涌现了“红孩儿”、“红唇族”、“四个月合唱团” 新偶像组合。
在诸多女歌手的行列中,陈淑桦无疑是当年最为灼手可热的一位。她的专辑《跟你说,听你说》由李宗盛担纲制作,作品奠定了一条倾吐现代都市女性心情及爱情观的音乐新路,《梦醒时分》、《你走你的路》等歌曲所传达出的那种独立、自信、洒脱的女性情爱观,与以往情歌那种自怨自怜的情怀截然不同。专辑自上市那一日起,就受到了各界不同的称赞,并在当时创下了八十七万张这一前所未有的销售记录。
潘越云89年所推出的《我是不是你最疼爱的人》专辑,是她与制作人小虫在音乐上达成某种默契后的产物。专辑沿着“说女人心里的话,唱给男人听”这一概念发展而来。制作人小虫以一连串的情歌,透过潘越云的吟唱,表现出女人的丝缕情怀及内心深处的渴望。潘越云在这张专辑中细致入微的嗓音表现更是获得了各方的首肯,获得了第二届金曲奖“最佳演唱专辑奖”。
继88年推出首张专辑《不要走不要走》后,女歌手潘美辰89年推出了《是你》。潘美辰无论在曲风上还是形象上均承袭了苏芮、李丽芬、林良乐等人的中性化处理。专辑中,作为《把爱找回来》单元剧主题曲的《我想有个家》,在社会上引起了空前的反响,获得了当年度金曲奖最佳歌曲奖,从而确立了潘美辰在国语乐坛上的地位。
同年,著名摇滚歌手李亚明成立了自己的德州唱片公司,并推出了新专辑《酷》。作品由齐秦、韩贤光担任制作,齐秦更是担任了专辑中半数作品的创作。早在1986年,李亚明与薛岳、幻眼合唱团在东京 LIVE HOUSE “FREAKS”所举办的两场演出,就曾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李亚明与薛岳一度被人们认为是国语摇滚的希望。1987年,李亚明率领的“蓝天使合唱团”在台北、高雄两地举办了四场“燃烧的诱惑”演唱会,李亚明黑衣墨镜的打扮以及作品摇滚的韵味,均为乐迷们带来了无比刺激。在这张专辑中,李亚明与“蓝天使合唱团”的合作更趋成熟。与此同时,李亚明在89年1月率“蓝天使合唱团”赴北京首都体育馆举办了个人的演出,李亚明是首位在大陆举办演出的台湾歌手,从而揭开了港台歌手在大陆演唱会热潮的序幕。在当年,李亚明的这次演出并未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回台后,台湾当局当即以各种理由对他进行了制裁,其中包括在一年之内禁止其一切演出活动等等。
89年是新人新作备出的一年。小刚的《双子星对话》、何笃霖《把梦亲手给你》、高人杰《高人杰》、李明依《小女生》、东万快车《就让世界多一颗心》、蔡荣祖《脚踏车少年》、张琼瑶《糖罐子》等作品,均令乐迷对这些新人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关注。除此以外,一批老歌手也推出了一系列颇具影响的作品,例如,甄妮《当未来变成往事》、王新莲《如果你不认识我》、马兆骏《就要回家》、姚苏蓉《旧情绵绵》、张清芳《你喜欢我的歌吗》、姜育恒《多年以后·再回首》、千百惠《想你的时候》、高明骏《我独自在风雨中》、伍思凯《等看你,爱着你》,张镐哲《不是我不小心》、李翊君《风中的承诺》、叶欢《谁在秋天捡到我的心》……
1990年:向前走
1985年10月,台湾“教育部”曾草拟“语文法”,规定公共场所不得使用方言交谈。迫于原住民抵制,这顶议案不得不在年底宣布取消。1989年, “黑名单工作室”重新将台语文化的发展提到了另一个高度,从而引发了九十年代台湾乐坛上轰轰烈烈的新台语文化运动。
1990年,极富传奇色彩的台语歌手陈明章无疑成为了当时乐坛上的焦点人物。早在民歌时期,陈明章即参加了当时著名的民谣组合“木吉它合唱团”,但不久即因歌声太“烂”而被开除。在此期间,他对70年代陈达式的台语歌曲十分心仪,并由此开始了台语歌曲的创作。但在当时,国语歌曲在台湾乐坛上大行其道,因而始终没有人关注这位极富创意的台语歌手。1986年,陈明章以一把600元新台币(价值人民币200元)的吉它,为电影《恋恋风尘》所谱写的配乐获得了法国南恃影展最佳配乐奖。陈明章的名字无疑使当时许多乐坛人士大吃一惊。此时,他受到了水晶唱片老板任将达的高度重视。1989年,他应“黑名单工作室” 之邀,在他们的专辑《抓狂歌》中主唱了三首作品。陈明章怀旧、质朴、极富人文色彩的表现,一时令乐迷们为之刮目相看。1990年1月,陈明章在水晶旗下推出首张专辑《现场作品》。专辑收录了他1989年5月18日在台湾文化大学所举办的小型演出的实况。同年,陈明章推出了首张录音室专辑《下午的一出戏》。陈明章在作品中以传统的五声音阶来表现极具现代韵昧的台湾歌谣。作品中大量使用了萧、笛、琵琶、南胡等传统乐器,歌曲题材从民间生活出发,忠实而生动地反映出了当时的社会状况。陈明章在专辑中曾留下了这样的言语:“我的声音并不甜美,也不准。我之所以唱歌,是因为找不到别人唱我的歌。写了那么多台语歌,卖不出去,还要继续写下去。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可能那是我唯一的表达工具。”
在新台语文化发展中,另一位重要的人物当属林强。1990年,林强在滚石旗下推出了轰动一时的台语专辑《向前走》。作品较之陈明章“诗词派”的台语歌曲更富有现代气息。专辑中所表述的现代台湾青年已不再以为“台北不是我的家”,呈现出当代人对于台湾现代生活的认同与希望。MTV中振臂挥拳的林强以其全新的生活及音乐理念,迅速在青年歌迷心目中产生了空前的影响,从而塑造出九十年代台湾青年的全新偶像,专辑中的单曲《向前走》一举获得了金曲奖“年度最佳歌曲奖”。这也是自该奖项设立以来,台湾歌曲首度打破语言的藩蓠而获此殊荣。
1990年,水晶唱片的启动,无疑为台湾本土地下音乐的发展提供了极为宽广的空间,自1986年,水晶唱片由任将达重新组建以来,公司以代理 ROUGH TRADE、FACTORY等英国独立唱片公司产品起家。自成立之初,公司就抱有着与流行市场截然不同的经营理念。公司以其拯救、发掘音乐的信念,出版了记录配乐的“角色音乐”系列以及记录民间音乐的《台湾有声资料库全集》。这些举措在为它赢得了“台湾新音乐谣蓝”的赞誉的同时,无疑也使得它在流行的大环境下经历着其惨淡的经营。自1988年,水晶推出首张台湾地下摇滚专辑DOUBLE X《白痴的谎言》后,公司开始致力于台湾地下音乐的发掘。1990年,水晶除了推出了上述提到了的陈明章《现场作品》外,还制作完成了原DOUBLE X乐队主唱赵一豪的个人专辑《把我自己掏出来》。专辑大部分作品的创作为赵一豪一手包揽,作品中强烈的颓废色彩以及纯正的摇滚表现手法,均代表了当时国语摇滚作品的最高水准。但在当时由于专辑中《震动》、《把我自己掏出来》、《死亡》三首作品,也为赵一豪引来了很多的麻烦。由于歌曲内容不健康以及带有明显的自杀倾向,因而在送审过程中受到了责难,并被宣布为禁歌。水晶自86年后所陆续举办的“台北新音乐节”在当时社会大众中起到了十分巨大的影响。在这些表演之中,涌现出了很多台湾地下音乐新生力量。1990年,水晶推出了89年台北新音乐节新人发表辑《完全走调》。专辑汇集了吴俊霖(伍佰)、毛元豪、叶树茵、“青铜时代”、周志华、史辰兰、“幻弄影”、“蓝洛李工作室”等地下乐手。虽然专辑中强烈的另类色彩,使得作品感觉相当阴郁,且大有拒人于外的感觉,但《小人国》、《失业男子》、《唯一的地球》等作品却洋溢出一份剔透的年轻气息。正如专辑文案中所描述的:“在这里,你有充分的空间去幻想,年轻与梦想再也不会是一句口号而已”。
陈升的前两张专辑《拥挤的乐园》、《放肆的情人》都卖得不大好。90年当他推出《贪婪之歌》时,经济情况、甚至婚姻都出现了危机。但他依旧以一个音乐人的坚持来理解这场苦难,“像一个贪食音乐这种吗啡过量的痴人,急躁地等待又一次更强烈的心灵冲击,只怕不能把所有的情感都掏净。”正是这种种压力与危机,赋于了《贪婪之歌》较之以往作品更为深刻的音乐内涵。作品在情歌题材之外,对于现实生活中欲望与理智交织的困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虽然《贪婪之歌》专辑并未使陈升摆脱销量的困扰,但它却是展现陈升所有七情六欲的一张专辑,同时也是陈升早期最具代表性的一张作品。
90年工作室形式更加受到了乐坛的肯定。张洪量90年组建了个人的音乐工作室“解析音乐”,由此开始了他音乐发展中的一个全新历程。90年工作室推出了组建后的首张专辑《脱变》。专辑抛开了《心爱妹妹眼睛》中给歌迷的那种“白马王子”的既定形象。这张专辑的整体构思,源自于张洪量七月间的一次欧洲之行。为此,推翻已经为新专辑完成的诸多作品,并远赴英国伦敦著名乐队THE BEATLES 使用过的ABBEY ROAD录音室完成了专辑的最终录制。专辑中,张洪量试图以一种全新的形象来探索一条真正展现自我的音乐归属。为此,他请来了著名的民乐大师温金龙、刘松辉来为专辑助阵,二胡、笛子等传统乐器在作品中大量出现,融汇出了一种纯正的东方情怀。赵传的前两张专辑均在乐坛上创造了极为广泛的影响。赵传90年也组建了个人的音乐工作室“音乐殿堂”。但工作室成立不久,即因被盗而损失惨重。赵传一度陷入极度的困惑之中。最终他在著名音乐人李宗盛的鼎力支持下,有感而发,推出了《我是一只小小鸟》专辑。专辑中,李宗盛特为赵传创作了《我是一只小小鸟》和《给所有知道我名字的人》两首主打作品。
薛岳的名字最终在90年与回忆划上了永远的等号。薛岳作为国语乐坛上首批摇滚尝试者,为国语摇滚的发展努力多年,始终少人问津。但90年,他因患肝癌去世的消息却成为了媒体报导的焦点。90年,薛岳拖着病体推出了最后的一张录音室专辑《生老病死》,这张作品已成为了这位十分热爱生命的歌手用他全部生命余辉所留下来的最为感人的声音纪录。他在录制这张专辑时,肝癌已日益恶化。甚至在录音时他必须用椅子抵住上半身,才能发出声音。但正是这种勇气与执着,使得《如果还有明天》、《灼热的生命》等作品创造出了非凡的感人效果。薛岳在专辑中大乃感慨地表示:“我在三十岁以后,决定要做自己的音乐。这几年来,我拼得很凶,可是没有几个人看得到我心中的那种焦急,那种愤怒,造就了这几年我的个性……可是慢慢因着年龄的因素,我明白了!我很多东西并不是用撑的,应该有很多方法,有很多管道……我才刚明白,生命却已经来不及了……”。
1990年翻唱成为一些大牌歌手热衷的事情,罗大佑90年所推出的两张一套的新曲+翻唱辑《情歌·罗大佑》(《闪亮的日子》、《告别的年代》)专辑中,翻唱了自74年起写给刘文正、陈淑华、潘越云、苏芮、张学友、张艾嘉等人的十几首情歌,包括《爱的箴言》、《爱人同志》、《恋曲1990》等成名作。而齐秦也步大佑的后尘,推出了新曲+翻唱的专辑《爱情宣言》。专辑中,齐秦将其独特的个人抒情摇滚曲风,赋予了当年写给杨林、李亚明、齐豫等人的歌曲。而此时,齐秦与“虹”乐队的合作也已更加日趋成熟。同年,齐秦出任了台湾科艺百代唱片公司国内部经理。
在这一年中,新人刘铮无疑对国语乐坛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他在林杰唱片旗下推出的首张专辑《到底我要等到什么时候》,以其粗犷的外形及强烈的个性化曲风,迅速受到了乐迷们的关注,并一举登上了台湾龙虎榜榜首的位置。专辑中,刘铮揽了三首主打歌的创作,而李安修、蔡宗政等新生代音乐人则负责了其余大部分作品的创作。专辑中,由李安修填词的作品《老兵卖冰》,完全展现出一幅大陆赴台老兵现今处境的缩影,作品以其极富思考性的内涵,在当年度金曲奖评选中,荣获了“最佳作词”的肯定。90年乐坛上另一位颇受好评的新人当属黄大炜。黄大炜出生于香港,在夏威夷长大,因而更多地受到了欧美流行音乐的影响。在他的首张专辑《让每个人都心碎》中,他一人包办了专辑中全部作曲、编曲工作。作品充分运用了欧美SOUL、ROCK的曲风处理,完全展现出一派“西化”的曲风走向。而黄大炜在歌曲的演唱上也流露出明显的欧美音乐的印记。特别是在由他创作的《STOP GIRL》等四首英文歌中,均有着出十分精准的表现,给人以原汁原味的感受。
长久以来,民歌餐厅无疑成为了台湾流行乐手辈出的场所。陈淑桦、姜育恒等著名歌手均有着歌厅演唱的经验。1990年,有着近十年歌厅演唱经验的女歌手董小琥在可登旗下推出了首张专辑《不只是朋友》。她那种发自心底呐喊的音乐表情和一副沉稳浑厚的歌喉,迅速为她赢得了“灵魂歌手”的赞誉。在当年,她甚至被人们誉为“女赵传”。另一位民歌餐厅中涌现的歌手黄品源,也在90年推出了首张专辑《男配角的心声》。16岁即有组建乐队经验的黄品源,在此前仅是一名默默无闻的驻唱歌手。89年他被黄韵玲所引荐,成为了“友善的狗”工作室旗下首位签约歌手。在首张专辑中,他个人包办了全部作品的词、曲、编曲、演奏工作,充分展现出过人的天赋。在他的歌声中蕴含了一种质朴感与生命力,而他作品所透露出的殷实感受,更是为乐迷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1989年,庾澄庆以《让我一次爱个够》步入了事业的一个顶峰,作品在港、台两地均创下了极大的影响。而单曲《让我一次爱个够》更是被张学友重新填词后改为粤语版的歌曲《只愿一生爱一人》。这一举措无疑乃庾澄庆在香港市场打下了极高的知名度。90年,庾澄庆推出了新曲十精选形式的专辑《想念你精选》。专辑一经推出即创下了惊人的销量,甚至在粤语歌为主流的香港,它也打进了排行榜的前列,并在香港叱咤乐坛颁奖礼上荣获了“过江龙奖”,成为了继罗大佑、齐秦、苏芮、王杰之后另一位打入香港乐坛的台湾国语歌手。
1987年,凭借《爱要怎么说》步入乐坛的创作歌手伍思凯,在台湾乐坛上已具有了相当的知名度。1990年,他推出了个人第四张专辑《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长久以来,伍思凯在作品中始终延续着情爱为主的题材。但在这张作品中,这种主题在音乐处理上较之以往更为细致入微。
陈淑桦90年推出的《一生守侯》专辑,是继《女人心》、《跟你说,听你说》后另一张十分成功的作品。专辑较之以往更加突出了作品的艺术气息。整张专辑十首作品所蕴含的古典曲风与现代情怀,在东西方潮流的交汇融合中,使人们充分领略出现代都市女性的情感世界。
在这一年中,更多的音乐创作者开始涉足于乐坛,民歌后期即已步入乐坛创作的周治平,在此时已成为乐坛上举足轻重的创作者、制作人。《重提往事》、《寂寞的眼》等享誉一时的佳作均出自他之手。1990年,周治平推出了首张个人专辑《青梅竹马》。此外许多创作人也开始推出自己的作品,如郭子《纯属虚构》、林东松《拥抱一个冷冷的夜》等等。
继89年宝丽金唱片公司在台湾设立分支机构后,90年,EMI百代唱片公司也开始“登陆”台湾。这些早已在香港设有分公司的国际化唱片机构,无疑引发了香港歌手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拓展国语市场的行动。早在八十年代中期,梅艳芳、谭咏麟、张国荣、张学友等香港歌手既已开始涉足国语市场。《曼珠莎华》、《烈焰红唇》、《心手相连》、《半梦半醒之间》、《像我这样的朋友》、《英雄本色》等专辑虽然引起了一部分台湾歌迷的关注,但“势单力薄”的的感觉始终未使这种发展具有规模。1990年,宝丽金推出的合辑《永远的朋友》,真正打开了香港歌手向台湾市场进军之门。
1990年当时在香港如日中天的BEYOND将以往成名的作品重新填词,推出了首张国语专辑《大地》。《只有你知道我的迷惘》、《大地》等作品迅速在台湾乐坛走红。BEYOND弥补了国语乐坛缺乏乐队组合的缺憾,而主唱黄家驹极富激情的嗓音,更是受到了乐坛的一致好评。
80年代中后期正是林忆莲在香港走红之时。90年,她在台湾发行了个人首张国语专辑《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林忆莲将香港的表演形式成功地转移来台,她对于舞蹈、肢体语言以及舞曲乐风的掌握上都有着良好的把握,对当时并不熟悉此类表现的台湾听众而言,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另一支通过合辑《永远是朋友》走红的香港组合是由蔡一智、蔡一杰、苏志威所组建的“草蜢”。这支组合最初仅是以梅艳芳的伴舞形象出现的,很快他们强劲的舞曲节奏以及繁复的舞蹈,强烈地吸引了歌迷的关注。1990年,他们赴台推出的首张国语专辑《限时专送ABC》,迅速在台湾掀起了一次热潮,成为继BEYOND 之后,另一支在台湾深受歌迷喜爱的组合。
面对港星的大量涌入,台湾本土的歌手也纷纷寻求地区外的发展。1990年6月20日,亚运会在北京举行。这次运动会从申办到举行,均引起了全球华人世界的广泛关注。1990年5月1日,赵传、庾澄庆、千百惠等台湾歌手,在经过台湾当局的许可后,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亚运前夜”大型演唱会,并由此揭开了港台歌手赴内地演出热潮的序幕。
在整个1990年当中,有太多人值得回忆,除了我们上述提到的作品外,还有童安格的《花瓣雨》、黄舒骏的《未来的街头》、周华健的《不愿一个人》、高明骏的《丛林男孩》、张镐哲的《北风渡河》、张清芳的《紫色的声音》、东方快车的《就让世界多一颗心》、李亚明的《存在》、谭咏麟的《难舍难分》、齐豫的《WG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等等。
1991年:让我欢喜让我忧
1990年《向前走》专辑的成功,为台语歌曲的发展带来了一个契机。罗大佑自88年在香港成立“音乐工厂”以来,便专注于台、港两地的音乐交流。《音乐工厂·皇后大道东》、《东方之珠》等合辑,在两地均产生了极大的反响。1994年,罗大佑返台,推出了个人的首张台语专辑《原乡》。该专辑在当时所创下的声势甚至比《爱人同志》还大,成为了当时台湾乐坛上人们关注的焦点。但许多听过音乐工厂另一张作品《皇后大道东》的歌迷却对专辑的印象大打折扣,《大家免着凉》、《牵成阮的爱》、《赤子》等作品,是前者不折不扣的翻版。在当时引起了很多歌迷对罗大佑创作诚恳度的质疑,当时台湾的著名乐评人翁嘉铭也曾批评《原乡》的内容过于“模糊摇摆”。
1991年陈明章继《现场作品1》、《下午的一出戏》后,推出了个人的第三张专辑《现场作品2》。专辑收录的是他3月20日在台湾淡江大学的现场演出。在这次校际的小型演出中,竟吸引了两千多名大学生到场。简单的乐器伴奏以及独特的陈达式唱腔,使得原本单调的舞台空间变得丰富圆满起来。同年,陈明章参与完成的,由侯孝贤执导的日本公益广告“酸雨”的专题配乐,也为他赢得了一致的好评。
1991年,新生代台语抗议歌手朱约信在水晶唱片旗下推出了首张专辑《台语创作现场作品》。朱约信又名“猪头皮”,是一个勇于在自己的歌曲中,鲜明地表达自己立场的歌手。对于朱约信来说,城市与政治是分不开的。他的作品,无非想透过歌曲,在文化的管道中唤醒本土意识,抗议政治现实的恶劣化。
1991年,作为台湾地下音乐大本营的水晶唱片公司,推出了一系列高品位的台语专辑唱片,将新台语文化的发展带向了一个高潮。除了上面所提到的陈明章、朱约信外,在当时地下音乐界流传最为广泛的当属由水晶推出的合辑《办桌壹》。该合辑汇集了伍佰、陈明章、朱约信、潘丽丽等诸多台语地下歌手。专辑推出之时,水晶所打出的口号就是“台语歌可以不再悲情,我们期待用办桌的心情,以喜悦凝聚台湾的旭”。同年,为了纪念台湾文学的先行者杨逵,水晶特意出版了合辑《杨逵纪念专辑·鹅妈妈出嫁》,并举行了一系列的校际演出。专辑收录了林良哲、李坤城、朱约信、萧福德、陈明章等一群极富创造力的台语歌手的作品。整张作品充满了文化特点,呈现出一派饱满的“文学音乐会”的气息。此外,水晶91年还推出了一张以挖掘整理台湾民间行将消失的另类音乐为目地的合辑《采自台湾底层的声音》,该专辑收录了包恬黄克林的《倒退噜》在内的许多台语地下音乐作品。甚至今天非常走红的“金门王与李炳辉”,早在91年他们的音乐即已受到了水晶唱片的关注,并在《来自台湾底层的声音贰》中收录了他们的台湾那卡西式音乐作品。这些合辑充分展现出了水晶唱片独特的音乐视角,以及以拯救文化流失为己任的经营理念,因而受到了人们一致的赞誊与关注。
90年,当薛岳捶着胸口录制完最后一张专辑《生老病死》后,人们忽然听说他还要举行最后的演唱会,很多他的朋友都感到十分不忍,因为这一切都将加速燃烧薛岳有限的生命。1990年9月17日晚,当薛岳拖着绝症的身躯,出现在台北国父纪念馆的舞台上时,人们已不再计较演唱会的成功与否,因为他们看到这分明是一个音乐人对音乐的一种灼烈的生命。在演唱会的结尾,薛岳用发自内心的心灵震撼,再度演唱了当年唱红的那曲《如果还有明天》。——“如果还有明天/你要怎样装扮你的脸/如果没有明天/要怎么说再见”当演唱会结束前,薛岳用虚弱的声音说完“让我们——让我们划下一个美好的句点”后,自己也禁不住流下了热泪。1991年,当薛岳去世一周年后,新笛唱片限量一千张发行了这次演唱会的现场录音专辑《灼热的生命》。人们怀念薛岳,因为他为整个台湾的流行音乐的发展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赵传以往的作品,无论《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我终于失去了你》还是《我是一只小小鸟》,均是唱片公司成功包装的产物。1991年,赵传在组建 “音乐殿堂工作室”后,推出了一张真正属于自己的专辑《赵传四》。作品一改以往唱片公司对其形象柔情化的处理,音乐上加入了更多的摇滚味道以及实验色彩。《粉墨登场》中,赵传将传统的京剧与现代的摇滚风格充分融合,孕育出一派全新的音乐风貌。虽然《赵传四》拥有着极高的创意,但却也着实令许多听惯了温柔情歌的人感到大惑不解。
在接连受到市场的冷遇后,陈升91年组建了个人的音乐工作室“新乐园”,并于同年推出新专辑《私奔》,由此开始了一个全新的音乐里程。这张专辑与以往作品最明显的区别就在于,陈升开始尝试走较为温馨、怀旧的音乐路线。但在歌词方面,陈升依旧保持了以往散文化的倾向,并未将人文思考与社会关怀的面向抛却。专辑中的单曲《把悲伤留给自己》在当时创下了极大的流行风潮。成为KTV中点播率最高的歌曲之一。
八十年代末关注于舞台剧的原“丘丘合唱团”主唱娃娃,91年推出了个人的第六张专辑《大雨》。作品一改以往“丘丘时代”的“庞克少女”以及《开心女孩》的小女生形象,展现出更为成熟深情、温柔典雅的风格。专辑由李宗盛、王新莲、小虫联手制作,在音乐上最大程度发挥了娃娃个人声音的特点。同年,娃娃还在赖声川执导的电影《暗恋桃花源》中演唱了主题曲,成为当时乐坛所关注的焦点。
素以“摇滚精灵”闻名乐坛的女歌手黄韵玲,在滚石唱片搞了几年编曲后,91年推出了个人的第五张专辑《平凡》。一向自写自编自弹自唱的黄韵玲,在专辑中首度身兼制作人。为了寻求传神的音乐风貌,她和好友李琳亲赴洛衫矶,集合当地一流的JAZ怀念过去的台湾乐坛,那么多好听的歌曲,那么多令人难忘的记忆。
苹果CEO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稿[中英]
苹果计算机公司CEO史蒂夫·乔布斯6.14在斯坦福大学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进行演讲时说,从大学里辍学是他这一生做出的最为明智的一个选择,因为它逼迫他学会了创新。 乔布斯对操场上挤的满满的毕业生、校友和家长们说:“你的时间有限,所以最好别把它浪费在模仿别人这种事上。” --同样地,如果还在学校的话,似乎不应该去模仿退学的牛人们。演讲得非常好,强烈建议大家看看!
You've got to find what you love,' Jobs says
Jobs说,你必须要找到你所爱的东西。
This is the text of the Commencement address by Steve Jobs, CEO of Apple Computer and of Pixar Animation Studios, delivered on June 12, 2005.
这是苹果公司和Pixar动画工作室的CEO Steve Jobs于2005年6月12号在斯坦福大学的毕业典礼上面的演讲稿。
I am honored to be with you today at your commencement from one of the finest universities in the world. I never graduated from college. Truth be told, this is the closest I've ever gotten to a college graduation. Today I want to tell you three stories from my life. That's it. No big deal. Just three stories.
我今天很荣幸能和你们一起参加毕业典礼,斯坦福大学是世界上最好的大学之一。我从来没有从大学中毕业。说实话,今天也许是在我的生命中离大学毕业最近的一天了。今天我想向你们讲述我生活中的三个故事。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只是三个故事而已。
The first story is about connecting the dots.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如何把生命中的点点滴滴串连起来。
I dropped out of Reed College after the first 6 months, but then stayed around as a drop-in for another 18 months or so before I really quit. So why did I drop out?
我在Reed大学读了六个月之后就退学了,但是在十八个月以后——我真正的作出退学决定之前,我还经常去学校。我为什么要退学呢?
It started before I was born. My biological mother was a young, unwed college graduate student, and she decided to put me up for adoption. She felt very strongly that I should be adopted by college graduates, so everything was all set for me to be adopted at birth by a lawyer and his wife. Except that when I popped out they decided at the last minute that they really wanted a girl. So my parents, who were on a waiting list, got a call in the middle of the night asking: "We have an unexpected baby boy; do you want him?" They said: "Of course." My biological mother later found out that my mother had never graduated from college and that my father had never graduated from high school. She refused to sign the final adoption papers. She only relented a few months later when my parents promised that I would someday go to college.
故事从我出生的时候讲起。我的亲生母亲是一个年轻的,没有结婚的大学毕业生。她决定让别人收养我, 她十分想让我被大学毕业生收养。所以在我出生的时候,她已经做好了一切的准备工作,能使得我被一个律师和他的妻子所收养。但是她没有料到,当我出生之后, 律师夫妇突然决定他们想要一个女孩。所以我的生养父母(他们还在我亲生父母的观察名单上)突然在半夜接到了一个电话:“我们现在这儿有一个不小心生出来的男婴,你们想要他吗?”他们回答道: “当然!”但是我亲生母亲随后发现,我的养母从来没有上过大学,我的父亲甚至从没有读过高中。她拒绝签这个收养合同。只是在几个月以后,我的父母答应她一定要让我上大学,那个时候她才同意。
And 17 years later I did go to college. But I naively chose a college that was almost as expensive as Stanford, and all of my working-class parents' savings were being spent on my college tuition. After six months, I couldn't see the value in it. I had no idea what I wanted to do with my life and no idea how college was going to help me figure it out. And here I was spending all of the money my parents had saved their entire life. So I decided to drop out and trust that it would all work out OK. It was pretty scary at the time, but looking back it was one of the best decisions I ever made. The minute I dropped out I could stop taking the required classes that didn't interest me, and begin dropping in on the ones that looked interesting.
在十七岁那年,我真的上了大学。但是我很愚蠢的选择了一个几乎和你们斯坦福大学一样贵的学校, 我父母还处于蓝领阶层,他们几乎把所有积蓄都花在了我的学费上面。在六个月后, 我已经看不到其中的价值所在。我不知道我想要在生命中做什么,我也不知道大学能帮助我找到怎样的答案。但是在这里,我几乎花光了我父母这一辈子的所有积蓄。所以我决定要退学,我觉得这是个正确的决定。不能否认,我当时确实非常的害怕, 但是现在回头看看,那的确是我这一生中最棒的一个决定。在我做出退学决定的那一刻, 我终于可以不必去读那些令我提不起丝毫兴趣的课程了。然后我还可以去修那些看起来有点意思的课程。
It wasn't all romantic. I didn't have a dorm room, so I slept on the floor in friends' rooms, I returned coke bottles for the 5¢ deposits to buy food with, and I would walk the 7 miles across town every Sunday night to get one good meal a week at the Hare Krishna temple. I loved it. And much of what I stumbled into by following my curiosity and intuition turned out to be priceless later on. Let me give you one example:
但是这并不是那么罗曼蒂克。我失去了我的宿舍,所以我只能在朋友房间的地板上面睡觉,我去捡5美分的可乐瓶子,仅仅为了填饱肚子, 在星期天的晚上,我需要走七英里的路程,穿过这个城市到Hare Krishna寺庙(注:位于纽约Brooklyn下城),只是为了能吃上饭——这个星期唯一一顿好一点的饭。但是我喜欢这样。我跟着我的直觉和好奇心走, 遇到的很多东西,此后被证明是无价之宝。让我给你们举一个例子吧:
Reed College at that time offered perhaps the best calligraphy instruction in the country. Throughout the campus every poster, every label on every drawer, was beautifully hand calligraphed. Because I had dropped out and didn't have to take the normal classes, I decided to take a calligraphy class to learn how to do this. I learned about serif and san serif typefaces, about varying the amount of space between different letter combinations, about what makes great typography great. It was beautiful, historical, artistically subtle in a way that science can't capture, and I found it fascinating.
Reed 大学在那时提供也许是全美最好的美术字课程。在这个大学里面的每个海报, 每个抽屉的标签上面全都是漂亮的美术字。因为我退学了, 没有受到正规的训练, 所以我决定去参加这个课程,去学学怎样写出漂亮的美术字。我学到了san serif 和serif字体, 我学会了怎么样在不同的字母组合之中改变空格的长度, 还有怎么样才能作出最棒的印刷式样。那是一种科学永远不能捕捉到的、美丽的、真实的艺术精妙, 我发现那实在是太美妙了。
None of this had even a hope of any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 my life. But ten years later, when we were designing the first Macintosh computer, it all came back to me. And we designed it all into the Mac. It was the first computer with beautiful typography. If I had never dropped in on that single course in college, the Mac would have never had multiple typefaces or proportionally spaced fonts. And since Windows just copied the Mac, its likely that no personal computer would have them. If I had never dropped out, I would have never dropped in on this calligraphy class, and personal computers might not have the wonderful typography that they do. Of course it was impossible to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when I was in college. But it was very, very clear looking backwards ten years later.
当时看起来这些东西在我的生命中,好像都没有什么实际应用的可能。但是十年之后,当我们在设计第一台Macintosh电脑的时候,就不是那样了。我把当时我学的那些家伙全都设计进了Mac。那是第一台使用了漂亮的印刷字体的电脑。如果我当时没有退学, 就不会有机会去参加这个我感兴趣的美术字课程, Mac就不会有这么多丰富的字体,以及赏心悦目的字体间距。那么现在个人电脑就不会有现在这么美妙的字型了。当然我在大学的时候,还不可能把从前的点点滴滴串连起来,但是当我十年后回顾这一切的时候,真的豁然开朗了。
Again, you can'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 backwards. So you have to trust that the dots will somehow connect in your future. You have to trust in something - your gut, destiny, life, karma, whatever. This approach has never let me down, and i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in my life.
再次说明的是,你在向前展望的时候不可能将这些片断串连起来;你只能在回顾的时候将点点滴滴串连起来。所以你必须相信这些片断会在你未来的某一天串连起来。你必须要相信某些东西:你的勇气、目的、生命、因缘。这个过程从来没有令我失望(let me down),只是让我的生命更加地与众不同而已。
My second story is about love and loss.
我的第二个故事是关于爱和损失的。
I was lucky – I found what I loved to do early in life. Woz and I started Apple in my parents garage when I was 20. We worked hard, and in 10 years Apple had grown from just the two of us in a garage into a $2 billion company with over 4000 employees. We had just released our finest creation - the Macintosh - a year earlier, and I had just turned 30. And then I got fired. How can you get fired from a company you started? Well, as Apple grew we hired someone who I thought was very talented to run the company with me, and for the first year or so things went well. But then our visions of the future began to diverge and eventually we had a falling out. When we did, our Board of Directors sided with him. So at 30 I was out. And very publicly out. What had been the focus of my entire adult life was gone, and it was devastating.
我非常幸运, 因为我在很早的时候就找到了我钟爱的东西。Woz和我在二十岁的时候就在父母的车库里面开创了苹果公司。我们工作得很努力, 十年之后, 这个公司从那两个车库中的穷光蛋发展到了超过四千名的雇员、价值超过二十亿的大公司。在公司成立的第九年,我们刚刚发布了最好的产品, 那就是Macintosh。我也快要到三十岁了。在那一年, 我被炒了鱿鱼。你怎么可能被你自己创立的公司炒了鱿鱼呢? 嗯,在苹果快速成长的时候,我们雇用了一个很有天分的家伙和我一起管理这个公司, 在最初的几年,公司运转的很好。但是后来我们对未来的看法发生了分歧, 最终我们吵了起来。当争吵不可开交的时候, 董事会站在了他的那一边。所以在三十岁的时候, 我被炒了。在这么多人的眼皮下我被炒了。在而立之年,我生命的全部支柱离自己远去, 这真是毁灭性的打击。
I really didn't know what to do for a few months. I felt that I had let the previous generation of entrepreneurs down - that I had dropped the baton as it was being passed to me. I met with David Packard and Bob Noyce and tried to apologize for screwing up so badly. I was a very public failure, and I even thought about running away from the valley. But something slowly began to dawn on me – I still loved what I did. The turn of events at Apple had not changed that one bit. I had been rejected, but I was still in love. And so I decided to start over.
在最初的几个月里,我真是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我把从前的创业激情给丢了, 我觉得自己让与我一同创业的人都很沮丧。我和David Pack和Bob Boyce见面,并试图向他们道歉。我把事情弄得糟糕透顶了。但是我渐渐发现了曙光, 我仍然喜爱我从事的这些东西。苹果公司发生的这些事情丝毫的没有改变这些, 一点也没有。我被驱逐了,但是我仍然钟爱它。所以我决定从头再来。
I didn't see it then, but it turned out that getting fired from Apple was the best thing that could have ever happened to me. The heaviness of being successful was replaced by the lightness of being a beginner again, less sure about everything. It freed me to enter one of the most creative periods of my life.
我当时没有觉察, 但是事后证明, 从苹果公司被炒是我这辈子发生的最棒的事情。因为,作为一个成功者的极乐感觉被作为一个创业者的轻松感觉所重新代替: 对任何事情都不那么特别看重。这让我觉得如此自由, 进入了我生命中最有创造力的一个阶段。
During the next five years, I started a company named NeXT, another company named Pixar, and fell in love with an amazing woman who would become my wife. Pixar went on to create the worlds first computer animated feature film, Toy Story, and is now the most successful animation studio in the world. In a remarkable turn of events, Apple bought NeXT, I retuned to Apple, and the technology we developed at NeXT is at the heart of Apple's current renaissance. And Laurene and I have a wonderful family together.
在接下来的五年里, 我创立了一个名叫NeXT的公司, 还有一个叫Pixar的公司, 然后和一个后来成为我妻子的优雅女人相识。Pixar 制作了世界上第一个用电脑制作的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Pixar现在也是世界上最成功的电脑制作工作室。在后来的一系列运转中,Apple收购了NeXT, 然后我又回到了Apple公司。我们在NeXT发展的技术在Apple的复兴之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我还和Laurence 一起建立了一个幸福的家庭。
I'm pretty sure none of this would have happened if I hadn't been fired from Apple. It was awful tasting medicine, but I guess the patient needed it. Sometimes life hits you in the head with a brick. Don't lose faith. I'm convinced that the only thing that kept me going was that I loved what I did. You've got to find what you love. And that is as true for your work as it is for your lovers. Your work is going to fill a large part of your life, and the only way to be truly satisfied is to do what you believe is great work. And the only way to do great work is to love what you do. If you haven't found it yet, keep looking. Don't settle. As with all matters of the heart, you'll know when you find it. And, like any great relationship, it just gets better and better as the years roll on. So keep looking until you find it. Don't settle.
我可以非常肯定,如果我不被Apple开除的话, 这其中一件事情也不会发生的。这个良药的味道实在是太苦了,但是我想病人需要这个药。有些时候, 生活会拿起一块砖头向你的脑袋上猛拍一下。不要失去信心。我很清楚唯一使我一直走下去的,就是我做的事情令我无比钟爱。你需要去找到你所爱的东西。对于工作是如此, 对于你的爱人也是如此。你的工作将会占据生活中很大的一部分。你只有相信自己所做的是伟大的工作, 你才能怡然自得。如果你现在还没有找到, 那么继续找、不要停下来、全心全意的去找, 当你找到的时候你就会知道的。就像任何真诚的关系, 随着岁月的流逝只会越来越紧密。所以继续找,直到你找到它,不要停下来!
My third story is about death.
我的第三个故事是关于死亡的。
When I was 17, I read a quote that went something like: "If you live each day as if it was your last, someday you'll most certainly be right." It made an impression on me, and since then, for the past 33 years, I have looked in the mirror every morning and asked myself: "If today were the last day of my life, would I want to do what I am about to do today?" And whenever the answer has been "No" for too many days in a row, I know I need to change something.
当我十七岁的时候, 我读到了一句话:“如果你把每一天都当作生命中最后一天去生活的话,那么有一天你会发现你是正确的。”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那时开始,过了33 年,我在每天早晨都会对着镜子问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你会不会完成你今天想做的事情呢?”当答案连续很多次被给予“不是”的时候, 我知道自己需要改变某些事情了。
Remembering that I'll be dead so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tool I've ever encountered to help me make the big choices in life. Because almost everything – all external expectations, all pride, all fear of embarrassment or failure - these things just fall away in the face of death, leaving only what is truly important. Remembering that you are going to die is the best way I know to avoid the trap of thinking you have something to lose. You are already naked. There is no reason not to follow your heart.
“记住你即将死去”是我一生中遇到的最重要箴言。它帮我指明了生命中重要的选择。因为几乎所有的事情, 包括所有的荣誉、所有的骄傲、所有对难堪和失败的恐惧,这些在死亡面前都会消失。我看到的是留下的真正重要的东西。你有时候会思考你将会失去某些东西, “记住你即将死去”是我知道的避免这些想法的最好办法。你已经赤身裸体了, 你没有理由不去跟随自己的心一起跳动。
About a year ago I was diagnosed with cancer. I had a scan at 7:30 in the morning, and it clearly showed a tumor on my pancreas. I didn't even know what a pancreas was. The doctors told me this was almost certainly a type of cancer that is incurable, and that I should expect to live no longer than three to six months. My doctor advised me to go home and get my affairs in order, which is doctor's code for prepare to die. It means to try to tell your kids everything you thought you'd have the next 10 years to tell them in just a few months. It means to make sure everything is buttoned up so that it will be as easy as possible for your family. It means to say your goodbyes.
大概一年以前, 我被诊断出癌症。我在早晨七点半做了一个检查, 检查清楚的显示在我的胰腺有一个肿瘤。我当时都不知道胰腺是什么东西。医生告诉我那很可能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癌症, 我还有三到六个月的时间活在这个世界上。我的医生叫我回家, 然后整理好我的一切, 那就是医生准备死亡的程序。那意味着你将要把未来十年对你小孩说的话在几个月里面说完.;那意味着把每件事情都搞定, 让你的家人会尽可能轻松的生活;那意味着你要说“再见了”。
I lived with that diagnosis all day. Later that evening I had a biopsy, where they stuck an endoscope down my throat, through my stomach and into my intestines, put a needle into my pancreas and got a few cells from the tumor. I was sedated, but my wife, who was there, told me that when they viewed the cells under a microscope the doctors started crying because it turned out to be a very rare form of pancreatic cancer that is curable with surgery. I had the surgery and I'm fine now.
我整天和那个诊断书一起生活。后来有一天早上我作了一个活切片检查,医生将一个内窥镜从我的喉咙伸进去,通过我的胃, 然后进入我的肠子, 用一根针在我的胰腺上的肿瘤上取了几个细胞。我当时很镇静,因为我被注射了镇定剂。但是我的妻子在那里, 后来告诉我,当医生在显微镜地下观察这些细胞的时候他们开始尖叫, 因为这些细胞最后竟然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可以用手术治愈的胰腺癌症。我做了这个手术, 现在我痊愈了。
This was the closest I've been to facing death, and I hope its the closest I get for a few more decades. Having lived through it, I can now say this to you with a bit more certainty than when death was a useful but purely intellectual concept:
那是我最接近死亡的时候, 我还希望这也是以后的几十年最接近的一次。从死亡线上又活了过来, 死亡对我来说,只是一个有用但是纯粹是知识上的概念的时候,我可以更肯定一点地对你们说:
No one wants to die. Even people who want to go to heaven don't want to die to get there. And yet death is the destination we all share. No one has ever escaped it. And that is as it should be, because Death is very likely the single best invention of Life. It is Life's change agent. It clears out the old to make way for the new. Right now the new is you, but someday not too long from now, you will gradually become the old and be cleared away. Sorry to be so dramatic, but it is quite true.
没有人愿意死, 即使人们想上天堂, 人们也不会为了去那里而死。但是死亡是我们每个人共同的终点。从来没有人能够逃脱它。也应该如此。因为死亡就是生命中最好的一个发明。它将旧的清除以便给新的让路。你们现在是新的, 但是从现在开始不久以后, 你们将会逐渐的变成旧的然后被清除。我很抱歉这很戏剧性, 但是这十分的真实。
Your time is limited, so don't waste it living someone else's life. Don't be trapped by dogma - which is living with the results of other people's thinking. Don't let the noise of other's opinions drown out your own inner voice. And most important, have the courage to follow your heart and intuition. They somehow already know what you truly want to become. Everything else is secondary.
你们的时间很有限, 所以不要将他们浪费在重复其他人的生活上。不要被教条束缚,那意味着你和其他人思考的结果一起生活。不要被其他人喧嚣的观点掩盖你真正的内心的声音。还有最重要的是, 你要有勇气去听从你直觉和心灵的指示——它们在某种程度上知道你想要成为什么样子,所有其他的事情都是次要的。
When I was young, there was an amazing publication called The Whole Earth Catalog, which was one of the bibles of my generation. It was created by a fellow named Stewart Brand not far from here in Menlo Park, and he brought it to life with his poetic touch. This was in the late 1960's, before personal computers and desktop publishing, so it was all made with typewriters, scissors, and polaroid cameras. It was sort of like Google in paperback form, 35 years before Google came along: it was idealistic, and overflowing with neat tools and great notions.
当我年轻的时候, 有一本叫做“整个地球的目录”振聋发聩的杂志,它是我们那一代人的圣经之一。它是一个叫Stewart Brand的家伙在离这里不远的Menlo Park书写的, 他象诗一般神奇地将这本书带到了这个世界。那是六十年代后期, 在个人电脑出现之前, 所以这本书全部是用打字机,、剪刀还有偏光镜制造的。有点像用软皮包装的google, 在google出现三十五年之前:这是理想主义的,其中有许多灵巧的工具和伟大的想法。
Stewart and his team put out several issues of The Whole Earth Catalog, and then when it had run its course, they put out a final issue. It was the mid-1970s, and I was your age. On the back cover of their final issue was a photograph of an early morning country road, the kind you might find yourself hitchhiking on if you were so adventurous. Beneath it were the words: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It was their farewell message as they signed off.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And I have always wished that for myself. And now, as you graduate to begin anew, I wish that for you.
Stewart和他的伙伴出版了几期的“整个地球的目录”,当它完成了自己使命的时候, 他们做出了最后一期的目录。那是在七十年代的中期, 你们的时代。在最后一期的封底上是清晨乡村公路的照片(如果你有冒险精神的话,你可以自己找到这条路的),在照片之下有这样一段话:“保持饥饿,保持愚蠢。”这是他们停止了发刊的告别语。“保持饥饿,保持愚蠢。”我总是希望自己能够那样,现在, 在你们即将毕业,开始新的旅程的时候, 我也希望你们能这样: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保持饥饿,保持愚蠢。
Thank you all very much.
非常感谢你们。
(biantaishabi编译非常流畅的译文,mimiqiao略有润色)
Subscribe to:
Posts (Atom)